——兖州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解析之四
记者 张树锋
为群众提供优越的、完善的民生保障,是兖州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兖州加大公共财政对于民生保障工作的投入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全免费教育;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低保、居民基础养老金、医疗补助均高于济宁、全省标准;列支1000万元设立大病救助基金;投资5亿多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设备投入;治安电子监控实现城乡覆盖;义务教育学生课间营养餐全覆盖;就业再就业等工作也走在济宁兖州市和全省的前列……
就拿去年的财政投入为例,兖州公共财政民生支出达到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占总支出的55%,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三农”服务仍是民生投入的主体。
一系列的民生保障举措,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兖州今年将进一步深化提升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在就业再就业、提升保障水平、办好满意教育、优化医疗服务、繁荣优秀文化、创优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实施强力推进。
在实现充分就业上,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培训促就业、以政策促就业,健全城乡就业服务网络。围绕就业,我们提出了年内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的目标。
在提升保障水平上,落实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缴费补贴正常增长机制,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加快老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升级改造,推进公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在教育上,完善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抓好中小学校校舍改造提升,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和职业成人教育。
在医疗卫生服务上,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增加大病种类,提高报销比率,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并轨,强化街道社区和镇卫生院建议,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在2014年的财政预算中,改善民生投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彰显民生财政是一个重要版块。支持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社会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健全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完善残疾人保障服务,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健全城乡卫生一体化保障体系,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方面将是今年财政投入的重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列出了为民十件实事大单:投资1000万元,为60岁以上城乡居民每人每月增加基础养老金10元、达到95元;为80岁以上城乡低保老年人增发养老补贴;在全省率先免费为幼儿园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为低保及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疾家庭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投资1.3亿元,建设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投资2.2亿元,改造27处校舍,新建6处学生食堂,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标准;继续列支1000万元,对城乡困难群众开展大病救助;开展“千名乡村医生进课堂”活动,免费对全区1300名乡村医生进行医疗技术培训;实施城区玻璃企业搬迁,取缔327国道两侧露天煤场;投资5000万元,维修改造34条老旧道路和小街巷。
民生优先,在兖州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体现,把兖州构筑成为民生之城也正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