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掌握城市水源情况。对城区内的水源进行梳理,做好水量综合分析,及时跟踪水源变化情况,核实备用水源储备。制定水源统一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供水预警制度。
完善应急供水方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干旱制定有效对策、措施,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针对不同产业和行业,制度限时、限量供水方案。
落实生活用水保障措施。完善供水应急保障措施、落实应急设备,加强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建设和管理,储备一定量的应急供水车和应急物料。对需要启用的应急水源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达标。
提高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建设必要再生水供水设施,城市园林绿化、道路冲洗、河湖景观全面使用再生水。(毕曼赵磊 张翠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