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线
具体负责人:傅明先
目标要求: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抓好市级领导牵头负责的13个方面30个课题的调查研究活动,分别形成各专项深化改革的书面意见。起草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研究提出我市深化改革的思路、措施和方法。
二、落实“争先进位”目标工作线
具体负责人:刘中会
目标要求:在工作目标上,体现“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要求,力争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GDP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力争更高一些。
三、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暨“大项目突破年”工作线
负责人:刘中会 周洪 石中和 白山 张开朗
(一)加快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工作
具体负责人:刘中会 张开朗
目标要求:抓住用好省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机遇,加快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全面实施鲁西科学发展高地《规划》,分产业分行业分领域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从市级层面到基层乡镇逐级分解落实任务、明确责任要求。启动建设一批列入省市规划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制定和启动实施工业、服务业、农业和重点行业、领域的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加快打造济宁经济升级版。
(二)“大项目突破年”工作
具体负责人:刘中会 周洪 张开朗
目标要求:坚持市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和市县领导骨干招引十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责任制。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对县市区新上工业项目实行一季度一观摩。每月通报100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到位、投资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和包保责任人。
(三)对上争取工作暨争取进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具体负责人:刘中会 石中和
目标要求: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准确掌握有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向上争取工作,在政策、项目、资金、土地等方面争取更大支持。加大对接力度,力争我市进入首批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范围。抓好省政府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意见具体政策的对接落实。
(四)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工作
具体负责人:刘中会 白山
目标要求: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各类存量债务清理力度,有效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政府举债程序,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完善举借政府性债务的审批制度,管好用好债务资金。进一步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加强政府投融资管理。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严控政府性债务风险。
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工作线
具体负责人:刘中会 曹景群
目标要求:2014年全市县域GDP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在全省综合排名逐年上升。持续加大对县域发展的支持力度,将部分考核与帮扶的县域、镇域发展挂钩,实现帮扶任务项目化、具体化。把突破工业作为县域发展的第一方略,以工业项目、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各县市区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加快培育支柱产业体系、骨干企业群体、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工业实力。
五、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暨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线
具体负责人:周洪 罗心光
目标要求:(1)以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抓手,大力实施“1351”千百亿产业培植工程,力争到2016年,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10个制造业行业均突破千亿规模,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突破万亿大关,先进制造业占比提高到75%。以经济园区为核心、骨干企业为依托,培育和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和提升重点产业集群。确定100家重点企业纳入转型升级动态管理,每个行业筛选1—2家龙头企业,“一企一策”制定转型升级个性化扶持政策。实施1000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100个、760亿元重点技改项目。落实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点企业制定“一对一”信息化提升方案,推广智能制造模式,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加快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年内新增过50亿元的企业3家。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技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