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山进 刘敦亚) 日前,《投资时报》根据公开数据制作“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根据统计,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重庆、苏州、广州、武汉、杭州、成都位居“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前十名。在排名中,济宁以302.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入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名第41位。一个城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的贡献主要取决于城市行政级别和规模、与GDP相对应的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选择、财政税收体制以及当年的偶发因素等等。不同行政级次的城市规模不同,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绝对数量的多少,城市所辖区县越多,城市规模越大,财政收入越高。济宁作为地市级城市,如何能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得益于济宁经济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
排名:济宁上榜财力50强在省内位居第五
“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榜单是《投资时报》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的一个。榜单上,标注有各城市2013年的GDP,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提供参考。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重庆、苏州、广州、武汉、杭州、成都位居榜单前十名。江苏省以9个上榜城市独占鳌头,山东以6个城市紧随其后,其次是浙江5个,广东4个,福建3个。而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广西等西部省区则没有城市入榜。
入围榜单的6个山东城市,依次为青岛、济南、烟台、潍坊、济宁和淄博。《投资时报》 提供的数据图显示,2013年济宁市公共预算财政收入302.20亿元,GDP3501亿元,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342.40亿元,在山东省内排第5位。
据了解,由于各大城市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媒体还按照城市级别制作了直辖市城市、省会城市20强、非省会城市25强的分名单。在非省会城市25强的分名单中,济宁市位列20名。
转型:从昔日煤炭资源依赖到今天科技创新发展
济宁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对一个城市来说,实现转型,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过程。直到今天,济宁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在去年的整体工业税收收入当中,煤炭超过了50%,煤炭一股独大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
去年非煤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6.2%、22.8%和27.8%,比煤炭行业分别高14%、30%和42.3%。其中,机械行业逐渐走出低谷,步入恢复企稳阶段,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势平稳,行业效益回升较快; 机械行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5.97%、10.2%、15.1%,实现利润增长48.2%; 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8.2%,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71.4%、103.7%。
在转型发展中,我市坚持抓转型稳增长,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积极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一企一策”解决重点企业困难问题,工业经济实现增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475家、达到1950家; 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7%,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24%,我市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济宁高新区高效传动与智能铲运机械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市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9家,4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在全省首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成功发行首期“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辰欣、润峰等骨干民营企业加速成长,泰丰液压、卡松科技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力迸发。全民创业行动深入开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40亿元、增长16%。
另外,去年,世界500强企业———惠普科技落地济宁,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包括软件人才实训基地、软件开发测试及IT资源服务中心、产品演示中心和惠普产业基地等四大项目,每年将培训3000至1万名高级软件人才,为大型软件项目提供高可靠测试服务,吸引上下游配套、关联性软件开发和硬件生产类企业进驻,形成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优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