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面对包村干部的走访调研,羊山镇村民都能够积极应对,详尽地表述自己关于发展的真实愿望,或是承包土地或是兴办村企。而镇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也大幅提高,这种干群和谐、携手共进的局面源自于对区镇发展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源于惠民制度的设计。
“民生”与“民声”
“听进去百姓的话,才能给百姓办成实事”,这是羊山镇机关干部对民意调查工作的感受,也是对群众路线最朴实的表达。“俯下耳朵听声音,踏下身子干事业”是当前羊山镇机关干部工作最形象的描述。自“转作风,提效能”活动开展以来,这个镇就再没把这个活放下,全镇上下始终坚持用一个标准把握、用一个指标评价机关工作,那就是——群众满意度。
社情民意调查制度是采取的一项惠民创新举措,在基层群众与金乡县委领导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不用群众去找,民意调查中心自己带着问题把电话打到百姓手机上,根据群众的满意测评结果将信息反馈到责任部门。该镇便紧紧把握住这一契机,配合金乡县民调中心建起了自己的民意调查办公室,听“民声”,惠“民生”。
新年伊始,按照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要求,该镇根据群众反映问题拿出了群众满意提升工作方案与具体问题的整改意见,各项整改措施明确到人,细化到时间节点。针对群众关心的农村医疗、农村教育、环境整治和干部作风等问题拿出具体整改措施,限期办结。不仅仅金乡县里有电话回访,镇督查室也会配合民意调查进行督导办理,不办结不销案,不满意不结束。
现在群众已经逐渐熟悉了“8822222”的电话来电,对答上不再是以往“好好好”或者“没意见”的应付,他们明白每一次访问都是有实际作用的。于是村里的路灯什么时候安,村口的路什么时候修,孩子上学要办什么手续等诸多问题反馈到镇政府的手中,拿着催办单民意办公室一项项核实、办理。小电话实惠了大民生。
“工作”与“做功”
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自然也就有了完备的考核体系。半年一考评,年终一总评的考核制度让镇机关干部身上有了担子,迈开务实的步子。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都会量化折算为加减分值纳入综合考核体系。而小小一分值的加减,关系到镇村干部考核的名次与奖惩。仅仅是在岗工作已经不能满足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要求踏实、务实、求实,不仅工作,还得“做功”,做“有用功”。
该镇是个农业大镇,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畜牧养殖渐成规模。2013年生猪屠宰量达到5072头,位列第三位。畜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实际利益,但同时也给镇畜牧站的卫生防疫、检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然而自1985年镇畜牧站有记录以来,羊山镇就没发生过一例防疫事故,这在都属罕见。工作成绩来自于平日点滴的积累,每天早晨四点半,畜牧站的王景华便行车到镇生猪屠宰点监督宰杀情况,死猪、病猪坚决不予屠宰,这种习惯已然保持了十数年。
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是基层政府工作的实际状态,每名机关干部在承担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包村联户的职责。该镇综治办的孟庆生每年腊月二十八都会带着笔、墨、红纸来到包保村的服务室,免费为村民书写新春对联。虽然东西不值多少,但都是包村干部力所能及为民谋福的实在举动。
对于机关干部的工作要求现在变得越来越具体,工作目标上更是通过可量化的数字来体现。为民谋福利不在数量多少但求有为,包村联户工作不求捆绑只要在位。现如今更多的党员干部兴起了干事创业的热潮,带领村民向着增收致富的目标共同进步。
“管理”与“创新”
“在管理上谋发展,在创新上求突破”是镇党委、政府的核心工作思路。在“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的大背景下,该镇加压奋进紧跟金乡县域发展节奏全力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创新管理为镇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为将区镇打造成为一个宜居宜游、营商富商、投资兴业的发展地域,镇从服务效能上做文章,在村企结合上下功夫,在干事奉献上有期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