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让女性多花钱消费刺激经济复苏?显然不是。简单来说,它是让原本安于相夫教子的大部分日本女性重新进入职场,为日本颓废的经济带来活力。
众所周知,由于文化和政策等原因,日本女性的职业化一直处于困境当中,多数女性在结婚后选择或被迫回归家庭。安倍的女性经济学如何激发女性的活跃,如何改变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态度?他能否促成这场革命呢?
缘起
高盛报告开出秘方
1999年,高盛分析师凯蒂·松井就引出了“女性经济学”的概念,十五年后,松井的“女性经济学”成为安倍经济政策的关键内容之一。2010年,高盛发表了一份名为“女人经济学3.0:即刻行动”的报告。
报告显示,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15%,即让更多的日本妇女开始工作。报告是这样展开论述的:虽然日本女性就业率目前处于创纪录的60%的高位,但跟男性80%的就业率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如果女性就业率也达到80%,日本的就业人数将增加820万,而日本GDP的增幅将可高达15%。
安倍“忽悠”女性工作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来多次表示,日本女性劳动力是一种最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他决心鼓励女性打破就业的“玻璃天花板”。
去年9月,安倍在联合国大会演讲中承诺,将在日本乃至动乱地区和贫困国度,努力营造“女性大放光彩的社会”;与此同时,他在美国媒体上刊登文章,主张“进一步开发日本女性这一尚未被最佳运用的资源”。1月22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安倍承诺,将改变男性主导的日本企业文化,重申到2020年确保女性占据30%的领导岗位。
去年在日本大选期间,安倍就承诺推进男女平等,重用女性被自民党作为竞选纲领之一。上台之后,安倍不仅任命了两位女大臣,在去年11月29日,自日本第一代内阁以来,第一次起用女性作为首相秘书官,负责宣传和女性政策等工作。
措施
增加幼儿园 延长产假
雄心勃勃要让日本妇女顶起半边天的安倍,又拿出了什么具体措施呢?
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无法进入幼儿园的日本儿童仍有25000人之多。安倍认为,幼儿园的数量不足,不能让职业妇女安心工作,会导致全职主妇的增加。于是安倍在发展战略中提出,利用5年的时间,增加40万保育园接纳人数,在预计排队儿童达到顶峰的2017年,实现人人可以入园的目标。这比原来日本政府计划2019年实现此目标提前了两年。
在支持女性就业的政策方面,安倍建议企业将产假自主提高到“3年”。目前企业可以允许女员工休产假到孩子1岁半。安倍还希望上市的大企业在管理层至少启用一名女性领导,对此企业界已表示可以考虑,但是对于延长产假规定持强烈反对态度。
反响
美国欢迎 英媒批评
安倍此举深得美国政治家、媒体和社会民众的“欢心”。去年9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演讲之际,他有关女性经济学的讲话获得了在场女性听众超乎寻常的热烈鼓掌。去年10月,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给安倍的亲笔信中写道:“安倍首相清晰地为我们描述出一幅宏伟蓝图,即女性贡献下的日本经济大繁荣。对此,我十分感激。”
然而,犀利老辣的英国媒体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日本女性无法兼顾家庭和事业。《金融时报》批评道:安倍晋三提到的玻璃天花板更像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他希望建立的有利于女性的“架构”却像纸糊的一般脆弱。因此,很多日本女性实际上在“罢工”—她们更晚结婚、少生孩子。
阻碍
男尊女卑程度极深
2012年12月17日,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性别论坛”报告书。结果显示,34个发达国家加盟国中,日本40岁以上男女的薪资差距高达40%,仅次于韩国位居倒数第二,上市企业的女性董事成员比例仅为5%,为加盟国中最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