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村里逐渐红火起来的渔家乐,2009年,张桂勇拿出积蓄,开了一家湖上饭庄。“渔家水街”名声鹊起,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张桂勇原本只能接纳5桌的小饭庄开始超出负荷。
“这个小的是我的第一个饭庄,去年我在它的旁边又开了一家。”张桂勇坐在水街的过道上,看着小饭庄旁边的另一个大饭庄,眼神里满是踏实感。生意越做越火的他已经没有时间捕捞,渔网已经在家闲置了两年。通过养殖和发展旅游,他每年的年收入约10万元,是单靠捕捞的近10倍。
从单一捕捞,到发展养殖,到现在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养殖并行,看着自己拼搏几十年的家业,张桂勇笑着说,“谁说渔民就只会捕鱼呢”。
经营意识在变,养殖也需升级
“村里现在约有50户村民发展旅游,近年会发展到100多户,他们在禁渔期除了养殖就是搞经营。其他的村民有的在搞运输,还有的下海捕捞。”化明有说,禁渔期对渔民而言并不是假期,老人多在家修补渔网,家中的劳力壮小伙把精力投入到大湖生态养蟹、经营旅游、运输等方面。
吕新说,禁渔期下湖执法巡查‘捕空’现象比较正常。“以前很多村民禁渔期偷着捕捞,但是这几年下来,他们也发现鱼类的数量减少、个头变小。现在渔民经营意识增加,禁渔期也不再顶峰违规,自觉性都在增加。”
引导更多渔民发展生态养殖、渔家乡村旅游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变渔民生活状态的良策。吕新说,除了延长禁渔期,微山县渔业管理委员会还在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和资源养护力度,增加放流数量、优化品种结构,利用湖泊自然资源,提高放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推广以微生物制剂和节粮饲料为主的生态渔业技术,促进化学渔业向生物渔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