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参加过北京残奥会的张文莉因意外而下肢残疾,现在是爱心公益组织“文莉爱心团队”的负责人。由于要参加公益活动,张文莉需经常外出,但无障碍设施的缺乏让她倍感尴尬与不便。“我出去需要至少两个人在身旁,因为时不时地台阶会让我寸步难行,只能借助别人的帮助。”张文莉说,一些老建筑往往都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健全人几步就跨上的台阶,对残疾人来说却是很难逾越的障碍。“我去过加拿大的温哥华,他们这方面做的很好,残疾人通道、标识以及感应门,让我自己能比较自由的走动。”
作为盲人的福英和马新峰夫妇,则是希望在十字路口能设置过马路的语音提示,这样就能够更方便。至于盲道的占用,马新峰坦言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但是能看到社会在行动,让他觉得心里高兴。
规划:三阶段实现无障碍设施建设
无障碍设施环境的建设,现已纳入了政府的规划。目前,济宁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强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见》,要求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省残运会相关设施、济宁城区以及各个县市区的无障碍设施环境的建设。
在今年9月之前,将完成与省残运会相关设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其中包括体育场馆、医疗康复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室外公共厕所等各类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应达100%。主干道及主要商业街、步行街等处的人行道应设置盲道;城市道路主要位置的人行横道应设过街音响提示装置,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安全梯道、轮椅坡道或无障碍电梯;民用机场、铁路旅客车站、汽车站应实现无障碍化;公共停车场(库)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应达100%……而从今年10月至明年10月,这些措施将覆盖济宁城区的一些主要路段和路口,以及公共设施上。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这些措施还将覆盖到济宁的各个县市区,从而让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市残联和市住建委目前对城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摸底调查已经开始,现在已经持续了一周的时间,现在看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无障碍设施,二是无障碍设施不达标。”济宁市残联组联部吴天珍主任告诉记者,按照加强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的意见来说,今年的重点是改造和省残运会相关的共用设施的无障碍建设,但是城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同步开始,例如有的电梯没有盲位按点,没有语音提示,以及没有残疾人专用马桶等等,这些没有无障碍设施的地方要开始建设,另外不达标的无障碍设施要监督完成达标,推进济宁城区,包括任城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目标,并最终争取在明年10月底前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