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把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进市慈善超市网络向县和乡镇驻地延伸。另外,在养老服务方面,到2014年年底,新建150个养老服务机构,新增4000张养老床位,为4000名高龄、困难、空巢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慈善超市网络向县和乡镇驻地延伸
深化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积,确保城乡低保标准和覆盖面在全省中部地区达到较高水平,把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推动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失能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完善城镇“三无”老人、80岁以上低保老人及孤儿保障制度。
同时,健全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网络,加快推进市第一、第二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建设。并且,及时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健全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加快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和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利用社会资源储备、供应救灾物资的机制,进一步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
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优惠政策,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完善慈善信息公开透明机制,鼓励支持慈善组织发展,推进市慈善超市网络向县和乡镇驻地延伸。
年底新增4000张养老床位
老年人服务由单一养护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加强养老服务政策创新研究,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优惠扶持政策,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主体,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统筹发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另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年内新建养老服务机构150个,新增养老床位4000张,为4000名高龄、困难、空巢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力争到2015年,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2张。
此外,大力培植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新型模式,进一步完善土地保障、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发展多种特色的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重视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服务和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建立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社区、养老机构中开发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充实养老服务队伍。建立养老服务岗位特殊补贴制度,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增强养老服务业吸引力。
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降低登记门槛
在新型社会组织方面,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将异地商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登记权限下延至县级民政部门,降低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登记门槛,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组织类、社区服务类和枢纽型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和非营利性医疗、教育、文化机构。
另外,开展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创建活动,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创业园、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为初创型社会组织提供积极扶持。
每个县市区年内规划建设1处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
深入开展偷埋土葬筑坟立碑集中治理活动,建立落实火化率通报制度,稳步提高火化率。鼓励资助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建立利用公益林、荒山、荒滩推行绿色殡葬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