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坡
出版书籍
出版书籍
书业历练22年,成就一位“山东画报出版社苏海坡工作室”负责人,这就是苏海坡的经典履历。眼下,这位资深出版人正在全力打造“山东画报出版社苏海坡工作室”。带着对人对书的新奇和憧憬,记者拜会了苏海坡先生。 记者张双“一社两制”新探索
2013年8月,山东画报出版社苏海坡工作室成立,其运作机制是苏海坡个人投资,编辑、印制、营销一条龙。这样的运作机制,突破了一般工作室国家投资、社里印刷和发行的做法,实现了编辑个人投资、印刷、营销的新突破,颇有“一国两制”的探索、改革精神,在国内出版界尚属首例。
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苏海坡敢于承接这样的重任,仰仗的是什么?1992年,苏海坡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文艺理论专业,在政协山东省委办公厅《联合周报》工作一年,适逢山东画报出版社成立,当即应聘来到心仪的图书出版机构。22年来,苏海坡做过营销部业务员、营销部主任,走过全国市场,率先组织过山东特价图书订货会; 做过编辑、编辑部主任。可以说,出版的全部流程,从策划、组稿、印刷、营销甚至装帧设计,苏海坡都有成功的案例与实践成果。这样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敢于成立这样的工作室。
谈到个人工作室的优势,苏海坡说:“这样的机制,突破了出版社编辑部的界限,实际成了独立完成全部出版流程的文化公司。跟一般文化公司相比,它有社里的书号支撑,选题立项、书稿审校比一般文化公司更便于管理。可以说,它是出版社裂变诞生的小出版社。照此模式,每个编辑成立一个工作室,运作成功的话,一家出版社很容易成为一个出版集团。”
眼光敏锐的策划人
近年来,随着电子媒体的兴起,纸媒唱衰之声不绝于耳。一提出书,大家都怕赔钱,对此,苏海坡有完全不同的见解。“只要图书内容质量有保证,在中国,贵院教授的学术著作,都应该发行5000册以上。这需你们从事出版工作后去发现问题,研究并实践。”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图书营销学”课堂上,苏海坡教授这样讲,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是有着成功案例做支撑的。前两年,苏海坡发现山东师范大学李宗伟教授的讲稿,慧眼识珠,为之策划、编辑、排版、推广—《悟对书艺—中国书法极品105讲》终于3次印刷,印数达到11000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如此做法,着实令李宗伟教授喜出望外:作者不单无需合作出版,而且获得稿酬,还牵来广州国学堂的邀请,同梅葆玖先生讲授京剧艺术同台讲授书法艺术。这样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有着《极品的故事—中国书画印艺术史话》起死回生的案例做底气,因此复旦大学蒋凡先生的《近现代国学大师治学方法比较研究》他也敢做。以书为媒,架起文化交流的平台,苏海坡对此十分欣慰。他说:“说书难卖,其实是没有找到读者。现在有了网购还好一些,以前卖书,都是摆在书店的货架上,三个月卖不出去就下架,然后堆在仓库里。读者真想购买的时候,无法买到。”
苏海坡先生有着多年的发行经验,他说,“山东画报出版社苏海坡工作室”出版的图书,他会亲自设计营销方案,宣传推广,就像一个媒人,为图书找到白马王子,为读者找到梦中情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