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上,一是强化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将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严格审批。施工工地实施扬尘污染防治工程监理,力争实现施工现场设置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垃圾及时清运率100%。二是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推行城市道路湿式清扫和高压冲洗,提高机械化保洁率,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切实降低道路积尘负荷。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监督管理,所有城市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实施资质管理与备案制度,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全面监控。三是推进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强化煤堆、土堆、沙堆、料堆的监督管理。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将工矿企业内部及周边尘污染治理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内容,重点针对煤炭开采、加工、贮存等造成的尘污染问题进行规范、清理、整合。积极推进粉煤灰、炉渣、矿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堆放量。
在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上,一是推动油品配套升级。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车用油品的行为,保障油品质量。二是强化车辆环保监管。严格落实《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及配套的管理规定,对于未取得环保检验标志的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营运机动车定期审验合格手续。适时开展城区实施禁行黄标车汽车。严格外地转入车辆环境监管。三是加速高污染机动车淘汰。大力推进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运输车(含低速车)集中治理和更新淘汰,杜绝“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强化营运车辆强制报废的有效管理和监控,逾期不按要求报废的车主单位,不予办理新车辆登记等相关手续。
在加强非工业面源大气污染控制上,一是加强秸秆焚烧环境监管和综合利用。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制肥、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等综合利用措施,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建立和完善市、镇、村三级秸秆焚烧责任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严格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环保审批,对可能产生油烟的环节要安装相应净化装置或明确油烟污染防治措施,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鼓励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加强对露天烧烤的监管和治理,消除餐饮油烟扰民现象。
在完善大气环境管理机制上,一是实施区域加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并分阶段、分行业实施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大气高污染企业采取搬迁、淘汰、技改等措施实施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降低城市大气污染负荷。二是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重点企业,应向环保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作为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不得排放污染物。三是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对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开展定期执法检查,对经过限期治理仍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重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强化工业项目搬迁的环境监管,搬迁项目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要求。四是完善经济激励政策。加大落后产能淘汰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火电、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及小锅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类行业落后工艺的淘汰步伐,对符合奖励条件的项目,积极给予支持。加大对机动车排气监管能力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机动车环保监管网络和硬件设施。完善污染物排放收费制度、当量收费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五是完善大气环境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完善空气质量应急预案,及时向社会及公众发布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情况。严格落实超标即应急工作程序,,分清污染责任,按照属地为主原则,及时处置,并在规定时间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