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通讯员 杜杰 郭超 薛海波)嘉祥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深化“双包一联、民事代办”制度,建立干部联系城镇居民家庭制度,确保干部联系城乡居民家庭全覆盖、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全覆盖。
深化“双包一联、民事代办”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建立联系点,每人确定一个村作为联系点,每人在联系点至少确定10个联系户,每年到联系点蹲点时间不少于10天,住在村里的时间不少于5个晚上,联系点同时确定为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所在机关党组织联建村。每个县直部门单位至少包保1个服务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明确1名科级干部和1至2名后备干部组成工作组,在所驻服务区中心村开展工作。工作期间,工作组成员每周四至周六必须工作、吃住在村。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后进村,每年到包保村蹲点时间不少于1个月。针对外出人群增多,留守儿童增加和部分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实际,该县深化教师、医生联系特殊家庭工作,在“万名教师访万家”和“千名医生进家庭”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教师结对留守儿童家庭和医生联系重患病家庭活动。同时,设立嘉祥县民事代办网站,由县群众工作服务中心管理,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单位均设“民事代办”信息服务窗口,县行政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增设民事代办服务窗口,开通服务热线,村设立群众服务站。
建立干部联系城镇居民家庭制度。该县结合实际,主城区选择一定数量的与城市居民联系密切的县直部门单位,划片重点联系。按照就近方便、分级联系的原则,县机关干部主要联系县城主城区居民家庭。根据城镇居民居住情况,结合城市创卫、社会管理、生活习俗、公共设施等因素,依托社区或居民小区,该县将城镇居民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乡镇(街道)联系网格干部和负责人,以此作为联系城镇居民家庭的责任区。做好协同联系,每个网格、每个家属院、每座楼宇都要推选一名“网长”、一名“院长”和一名“楼长”。根据城市居民家庭特点,对联系户采取上门走访、发放《便民联系卡》、公布联系电话、建立网络联系平台、召开座谈会、“拉家常”等方式,保持经常联系。此外,制作悬挂干部联系群众公示牌,在每个社区、每个家属院明显位置上墙公示。
嘉祥县通过深化“双包一联、民事代办”制度,建立干部联系城镇居民家庭制度,落实干部驻村入户联系群众工作,进一步促进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每个城市社区和乡镇(街道)服务区都有县直部门单位包保,每个村(社区)都有机关党组织联建和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包保,每个城乡家庭都有固定的干部联系,村民事务都有干部帮助代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