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宇 齐鲁晚报威海记者站记者
"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朱彦夫这样说到。他是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战斗英雄,是不等不靠自食其力的人民功臣,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凤凰涅磐后重新塑造人生,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25个春秋,带领乡亲们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朱彦夫的精神并不难总结,他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切行动的根源。而这坚定的理想信念,恰恰是中国青少年目前薄弱的一环节。青少年该从朱彦夫身上学习什么?我想首先应该学习那份不等不靠、不卑不亢、永不服输的"精神头".如朱彦夫所说,他是个不信命,不信运的人,他始终相信国家,意志坚定;他始终信念不倒,不屈不挠;他始终精神不垮,矢志不移。
在目前中国的大环境下,青少年被越来越多的纸醉金迷所熏染,当"炫富"、"拼爹"、"名牌"、"攀比"成为社会的关键词时,许多人默认了"不成功是因为家庭背景不好"这一理念,而那些奋斗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没有进行尝试时,就被贴上了"没有用"的标签。试想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一部分人因家境富庶而骄傲自满,一部分人则因出身贫寒而自卑,无论哪一种,心态都是畸形的。不把精力放在奋斗上,而过多的羡慕嫉妒恨,有业不能守,无业不去创,青少年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石,如果一直持续这样的生命状态、精神理念,可谓家不幸、国之殇。
所以朱彦夫那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当今社会弥足珍贵,每个青少年都需要将他的精神当成一面镜子,审视自己,思考自己,规范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信念,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无论古代先贤,还是朱彦夫的先进事迹,都充分证明,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不论外人如何评说,只要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就一定会拨云见日,收获成功。
除了精神,朱彦夫那份"实干"也应被青少年所学习。世界不缺乏战略人才,但缺乏战术人才,谈起世界格局国家政策,侃侃而谈者不在少数,但具体到某个事件的解决办法,想出点子的却不多。有了远大目标,如果不脚踏实地地付诸实施,只能是纸上谈兵,半途而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要靠"实干"而完成的。青少年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确认识自己实力,不宜妄自菲薄,也要避免好高骛远,努力创造出实际成绩。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切行动的根源,真抓实干是实现梦想的不二法门。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社会风气以及现实压力,青少年要用朱彦夫的事迹武装自己,增强抵御外界负能量的能力,历练心智,脚踏实地,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念不倒,真抓实干,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