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滕州日报社副总编辑
"母亲去世当天,父亲一下昏厥过去,醒来一天都不吃不喝。父亲是个硬汉子,在修大寨田滚下山沟的时候,在双腿被假肢磨得皮开肉绽的时候,在"文革"中被批斗的时候,他都没掉过一滴眼泪。出殡那天,父亲再也控制不住,他失声痛哭!他像我们儿女一样为母亲披麻戴孝,大声呼喊着母亲的名字……"
4月2日,听到朱彦夫女儿朱向欣的一番话语,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泪眼朦胧。朱彦夫不仅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父老乡亲们的贴心人、儿女心中的明灯、永远的战士、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而且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好丈夫。
在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朱向欣说:"我问过母亲,你一个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姑娘,为什么愿意嫁给父亲?母亲说:'想到要和一个没有手脚的人过一辈子,起初是不情愿的。后来想,他是功臣,是为国家没了手和脚,我要是不跟着他、伺候他,他就掉地上了。生活在一起,了解他的经历后,就逐渐敬重起这个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男人!'"
朱彦夫让妻子敬重,更令人钦佩,肃然起敬。参加上百次战斗,动过47次手术,失去双脚、双手、左眼,本应在疗养院颐养天年,却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带领百姓战天斗地,创造多项"第一",作报告1000多场,嘴衔臂夹撰写《极限人生》《男儿无悔》,用信仰撑起极限人生。聆听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犹如翻开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感天动地,给人以生命启示,精神启迪。
舍不得吃的挂面招待大家,经常把伤残金接济穷人,压箱底的积蓄给村里架电买材料……彰显了朱彦夫无私的大爱情怀。而对于自家,鸡蛋换来的小方镜一用就是50年,蔡大婶给女儿的玉米逼着送回去,儿女婚事不收礼不办酒席,大姐出嫁连件新衣服都没有……朱彦夫两袖清风,永葆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用大爱谱写出一曲奉献之歌。
朱向欣说,父亲铁面无私,看似不近人情,实际上他的爱很深很深。小时候我们睡觉常蹬被子,常常是父亲半夜起来,自己小心地装上假肢,用嘴衔着油灯,一步一步挪到我们床前,帮我们塞好被子。有一次我发高烧,夜里迷迷糊糊听见了那熟悉的"嘎吱嘎吱"声,接着,一只软软的残臂轻轻抚摸我的额头。直到今天,我都忘不了那只温暖的"手".
在儿女眼中,朱彦夫不仅是位充满爱心的好父亲,更是儿女心中的明灯。朱向欣说,"父母的为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用心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在父亲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姊妹六人也都与人为善、自食其力,家庭和睦,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为社会做着贡献。"
"身教重于言教!".朱彦夫将大爱赋之以真情,流露于细节,从点滴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朱彦夫用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精神、无私的行动,诠释了"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儿女眼里的好父亲",奏响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乐章。
朱彦夫就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岗位,尽己所能,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认真学习朱彦夫精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怀有一颗事业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服务大家,温馨小家",时时处处以无声的行动,争做有形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