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原产钢轨和钢枕(齐鲁网记者 满倩 摄)
1992年7月,当屹立百年的济南老火车站(津浦铁路济南站)轰然倒塌,钟楼上精准的机械钟停止转动时,与它相隔数百米的胶济铁路火车站却被列入了“保护名单”内,曾经“双雄对峙”的两座老建筑只剩下了胶济铁路济南站“孤独一支”。
2013年6月,山东中铁济南旅游广告集团有限公司在院内花坛翻修时,意外发现了埋在地下的钢枕。胶济铁路修建之初,全线采用德国钢枕,此后百年,历经多次改造,钢枕踪迹皆无,没想到会在离胶济铁路陈列馆不足百米的地方意外出土。德国原产钢枕与钢轨的意外发现,为重现胶济铁路原貌片段创造了有利条件。二者有机结合,化为陈列馆内一道可以触摸的人文景观。(齐鲁网记者 满倩 摄)
胶济铁路济南站,现今已成为胶济铁路陈列馆,于2013年11月7日开馆,陈列馆系统地介绍了胶济铁路诞生的背景和修建、发展的过程,以及发生在这条铁路上的传奇故事。1912年津浦铁路济南站建成后,重新改建,1915年竣工,式样古朴,气势恢宏,德式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齐鲁网济南4月25日讯(记者 满倩)提起济南百年老建筑,不得不提济南老火车站。1992年7月,当屹立百年的济南老火车站(津浦铁路济南站)轰然倒塌,钟楼上精准的机械钟停止转动时,与它相隔数百米的胶济铁路火车站却被列入了“保护名单”内,曾经“双雄对峙”的两座老建筑只剩下了胶济铁路济南站“孤独一支”。
4月25日,记者“组团”走进这座百年老建筑,近距离感触胶济铁路曾经的历史脉搏。
胶济铁路济南站,现今已成为胶济铁路陈列馆,于2013年11月7日开馆,陈列馆系统地介绍了胶济铁路诞生的背景和修建、发展的过程,以及发生在这条铁路上的传奇故事。
19世纪末,德国加入到西方殖民列强的行列,积极谋求在东亚建立基地和修建铁路。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据此获得修建由青岛通往济南的胶济铁路的权利。胶济铁路始建于公元1899年,时隔五年,1904年,胶济条路全线通车,成为山东境内首条铁路,也是中国较早的铁路。
可以说,胶济铁路改变了山东的交通格局,重塑了山东的城市体系,使山东经济重心由运河两岸转向铁路沿线,沿线城市群快速发展。胶济铁路全线共设56个车站。青岛、济南分别作为东西两端的起止站,其建筑具有鲜明的德式风格,沿线车站注重实用性,规模相对较小,但建筑式样多具特色,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它见证了包括五四运动、济南开埠、日德青岛战争等一系列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铁路所承载的屈辱与艰辛、所传承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