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角落里没人关心的孩子,谁来抚平伤口?
故乡给了张卫太多的眷恋,不过,也给了张卫太多的辛酸。张卫说,小时候,由于比较调皮、学习不好,自己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不求上进的“坏孩子”,不仅经常被罚站、还要坐在教室的后排,所以在他幼小的心里,他从来感受不到什么叫骄傲,甚至在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时候,会有自卑心理。后来长大了,开始喜欢音乐。谁知,这样的爱好又惹来亲人、朋友的百般非议,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四面八方扑来的全是否定和诋毁。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从来都不敢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音乐梦想———唯一点亮生活希望、给苦闷的生活带来色彩的东西被否定的时候,张卫说,就相当于否定了他的整个世界。
当然,埋藏在张卫心里的还有一个难以磨灭的痛———十几岁时,由于种种原因爸妈分开了。于是,这个本来就内向的不敢在外人面前大声说话的孩子,更是因为“单亲家庭”变得抬不起头来。他说,在和妈妈相依为命的那些日子里,在学校里受了什么委屈,他从不敢和妈妈说,生怕惹得妈妈伤心流泪;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他还是不敢和妈妈说,因为妈妈只会更加难过。“一个原本应该在所有长辈呵护下撒娇、任性的孩子,就这样在压抑的坚强中慢慢成长,你说这公平吗?”采访中,回忆起这段往事,原本洋溢在嘴角的微笑渐渐地淡了下去。
张卫说,直到现在,当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时候,他还是会想起“黑暗”这个词,还是会想起读书的时候,上着上着课忽然就忍不住地伤心,然后一个人跑到宿舍里偷偷哭泣———童年的很多东西失去了就真的永远失去了,以后永远没机会再补回来。
这首歌“借”给被误解的人发泄
人生就是这样,有多少个坚强的理由,就应该有多少发泄的理由。没有发泄的人生,永远像是在笼中的困兽,关闭的越久,压抑的力量越大。所以,今年年初,张卫用济宁方言创作了一首《济宁坏孩子》,在这首歌里,他尽情地发泄着自己,更发泄着一群人在那些年一起忍受的误解与委屈。“没事喜欢喝点,和你一样调皮捣蛋。东家说我混账,西家说我颠憨。”歌里的坏孩子,并不是说他们真的就品质恶劣,而是仅仅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因为调皮而被错误地批判,并且在面对这种批判的时候,这群孩子根本就无可奈何,因为根本不会有人在乎他们的感受———“我看见家长打骂孩子嫌他老是闯祸,也看见孩子一个人躲在没人关心哩角落。我看见老师因为分数骂他不配活着,难道成绩不好就活该被你诬蔑人格”。于是,在这种压抑得带着自卑的生活里,这群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只能洒脱地笑笑,然后说一句“我们双肩扛着天,我们脚下踩着地……谁说吊儿郎当,就不能心地善良。”借此聊以安慰。
可是,张卫对“坏孩子”的观察与同情却又不仅仅限于自己的童年。因为,在这个社会上还有一个庞大的被误解、被压抑的一个群体———“我看见农民工为了盖楼冻烂哩双手,有人嫌他们太脏把他们拦在大门口。我看见坐台小姐被老板不停灌酒,但月底领的薪水全部给她的爹妈寄走。我看见被人瞧不起的那些流浪歌手,调侃他们哩富二代有种你也为梦想出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