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莫迪正式成为国民志愿服务团一员,主要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1980年,印度人民党在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支持下成立,莫迪开始接任党中许多重要职务,在其策划与带领下,印度人民党赢得1995年的全国大选,首次执政,并主导后续两次倒阁危机后的重选布局,莫迪更获选为印度人民党全国秘书长。
2001年,莫迪参选古吉拉特邦的补选,并最终胜出。莫迪在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位置上一坐就是12年之久。直至2013年6月,印度人民党宣布,推选莫迪带领该党参加2014年印度大选。
期望:复制“古吉拉特奇迹”
在此次选举中,莫迪主打“经济牌”。在竞选过程中,政治家的承诺往往来自特殊利益集团的慷慨解囊,莫迪却谈及将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在全国复制,让民众耳目一新。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报道称,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12年来,莫迪减少行政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修建公路和电力设施,引进外资,让这个地方蓬勃发展,G D P增加了近两倍,大多数社会指标也有所改善。古吉拉特邦仅拥有印度总人口的5%,却占据国家近1/4的出口额。古吉拉特邦也由此被誉为“印度的广东”。
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吸引外来投资,古吉拉特一跃成为印度经济的领头羊。在莫迪执政前,古吉拉特的经济增速在印度属最后垫底的几位,但过去十多年,该邦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幅列印度各邦之首,贫困率则大幅下降。且莫迪上任后,政府的腐败情况比以前有了显著改善。今天,不少印度民众提到古吉拉特的最直观印象就是:有印度最优质的公路,人民生活富裕。
在古吉拉特邦不断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一度欣欣向荣的印度经济却在最近几年陷入困境,印度经济增长率下滑至5%,物价飞涨、腐败猖獗、失业率居高不下……因此,许多民众对莫迪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把这场结合了高增长、高质量基础设施与高外来投资的“古吉拉特奇迹”扩展到全印度。
《华盛顿邮报》分析,莫迪主张严厉、实用并且严控腐败的经济政策,可以预见,当莫迪入主中央政权后,一股强劲的外国投资热潮将席卷全国,股票市场和卢比汇率同期飙升,莫迪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急需的经济刺激。
污点:宗教民族主义倾向
为民众诟病的是,莫迪有宗教民族主义倾向,未能妥善处理2002年古吉拉特邦暴乱。数百名穆斯林在这一暴乱中身亡,但莫迪拒绝为此事道歉。
印度当局此后的调查也没有认定他个人的责任。2005年,美国根据一项国内法撤销了莫迪的签证,理由是禁止任何涉嫌“严重侵犯宗教自由”的外国官员入境。英国等欧洲国家也与其保持距离,直至近一两年,英国才释放善意,积极与古吉拉特邦接触。
尽管2002年的事件发生至今已十余年,但这已成为莫迪政治生涯的污点,国际社会从此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而莫迪在这件事情上拒不道歉的强硬态度也屡遭诟病。
此外,莫迪独断专行的强人风格也招致了许多不满。据路透社报道,上任以来,他在古吉拉特政府中进行了大规模清洗,党内异己不是被迫另组新党,便是投靠了政敌。一位政府成员曾对印度媒体说,“如果你上了莫迪的黑名单,那么就完蛋了。”这种行事风格也被许多同僚斥为“独裁”、“恐怖统治”。 胡超平
“他出身草根阶层,一切靠自己奋斗,他简直是中产阶级的偶像。”
———IT技术员帕特尔
“如果你上了莫迪的黑名单,那么就完蛋了。”
———一位印度政府成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