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济南5月23日讯(山东台 张洪波)二次创业瞄准高大强,城乡建管大小两头调,作风建设针对"实、干"转,聊城市将转调创赋予新内涵,三字筑起发展动力新体系。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报道,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的临清三和集团一直是聊城纺织老大,但高枕无忧的平静去年被打破,在聊城市掀起的二次创业浪潮中,5000万专项资金奖励全国领先者,组织落后者南下北上找差距,聊城第一的招牌已不再鲜亮。坐不住的三和集团去年投巨资再造流水线,升级新产品,目标新增产值100亿元跻身全国前三强。
聊城三和集团总经理宛斌介绍:“总投资是50个亿,在我们企业发展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也相当于我们重新建了一个新三和。”
身处一圈一带和中原经济区叠加区,但经济却是量不大、个不高,对此,聊城市推政策、出思路、有奖惩、有督导,强调"敢"字,着力"干"字,力争"先"字,三字协力,目标直指冀鲁豫工业新高地。聊城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银东说:“重点是产品创新,产业链拉长,产业集聚,最终落实在高、大、强三个字上。”
经济靠创,城建靠调。一座文化古城,一座现代水城,新旧如何辉映,聊城城建最终定位为宜居宜业宜游,具体实施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字。聊城市住建委副主任张春杰解释:“大就是大框架,大水系,大生态,小就是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入手,做好民生建设。”
大字上,今年聊城投资600多亿元,南部新区、五环聊城等20大重点项目,拉大城市框架;小字上,聊城市计划三年完成2700万平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去年一年拆迁面积达过去10年总和,目前已有近8万套安置房开工或竣工。
创也好,调也好,事还得人为。聊城将创调突破口定位在作风转变上。下猛药治庸懒散,各部门企业单位发展全市公开大排名,成绩突出的重奖、重用;工作不力的,约谈、问责。与此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营商环境,仅去年就出台营商政策32条,砍掉行政审批271项。一季度,聊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18%,招商引资增幅达77%,高新技术占比22%,均为历年同期最好。
“这三个字的关系,创和调,是主攻方向,主攻目标,转方式给我们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这样说。
延伸阅读:山东全省用地指标“一圈一带”占七成山东设立300亿元投资基金助推“一圈一带”省政协委员:两区一圈一带实现了整体统筹发展的战略转型省政协举行“蓝黄两区一圈一带协调发展”专题记者会郭树清: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