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工人们迅速进入在当地开设的各类华商工厂。根据本刊记者向美的电器了解的情况,美的公司越南工厂的600名员工中,中国籍员工41人,其中还包括IT供应商和家属。
尽管当地劳工工资相对较低,但正如顾朝庆所言,“效率也低。”
这个情况,中越商务中心主任樊越很了解。他曾说,“活在当下、享受人生”的生活理念,让越南工人在工作效率上尚不能与中国工人同日而语。
樊越曾介绍很多中国商人前往越南投资经营,但一些人总会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把越南当作中国,想短时间内建厂投产。”他对本刊记者说,这在生活节奏散漫的东南亚地区,不太容易被接受。
很多企业认为,越南人工成本、地皮成本肯定低于中国,但可能不会想到当地民工多为生手。
相比在越投资建厂,一些人更倾向于开展商贸物流业务,基地大多设在中国境内,便于经营者掌控。
樊越说,越南工业落后,大量机械无法自给,依赖进口,此举催生了大量中国商人前往越南开展以成品工业制品交换原材料的易货贸易。
但同一块处女地未必适合所有企业。樊越坦陈,一些企业在越南找到了商机,但也有的企业“去了就回来了”。
就在前两年,主持一家咨询公司的张福生还在大力向国内媒体推荐投资越南的好处,包括由于人口年龄优势,这个国家可能在十年内焕发出的潜力。
但是在5月上旬骚乱开始后,这个40多岁的中国男子就没怎么去过公司,整天盯着手机,担心错过越南中国商会的群发短信。
他也曾收到阮晋勇给越南民众群发的短信:在保证越南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做合法的抗议,不要听从坏人的怂恿做出违法的事情,一起保持国家安全,互相团结。
张福生说,最早出现在越南的中国人,大多是国企外派员工。一些人后来独资创业,江浙一带的商人也陆续进入。
在骚乱开始时,他曾对中国媒体说:“在越南的这些中国人,短的来了几年,长的已经20来年,我们在越南创业,可以说把青春都奉献给了越南,不会轻易放弃而撤退。”
如今,现实正改变他的看法。因为一些东西被深刻地改变了。
越南妻子的优势
5月23日,陈平从中国来到越南河内“帮老板建厂”。当时,越南国内的乱局已经“转为口水仗阶段”。
他觉得,越南人离开中国就要倒退,这个道理“阮晋勇心里非常清楚”,至于那些吵吵嚷嚷的反华声音,可以归结为民间的个别情况。
不过,之后的现实却不乐观。
谈到他们准备建设的工厂,也是因为成本较低,才选在了越南。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老板娘是越南人。
在他的观察中,第一波冲击中受损的很多是台湾工厂,“台湾公司的日常管理和咱们大陆企业不太一样,大陆管理还是挺讲人性化的,跟周围的人员也注意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咱们大陆人的一贯作风。”
不过这一次,他们觉得,越南有点不对劲了,他们的越南语学习班也停了很长时间。
在河内,他们住在老板家的房子里,办公和住宿暂时挤在一起,与越南当地人的交往并不很多。也有几个越南人在一起上班,但是“一句话也不会说”。
老板负责技术,老板娘负责当地关系,陈平的老板很滋润,“周末一定要打麻将”。娶一个越南妻子让他省去了不少麻烦。
“有了可靠的人,不容易被欺骗和欺负。”陈平对本刊记者说,当地人会合伙骗人,特别是骗中国人。
例如买东西,翻译和卖方合起来抬高价格,里应外合忽悠中国老板,“跟官方打交道也没人帮你讨价还价”。
在当地经商的周冉也善意地提醒本刊记者,有些华人还没有本地越南人好—一些顶着中国国籍在越南出生的人,“太不厚道了”。
周冉曾找过一个华人做翻译,“结果叫他帮我办分内的事都收我小费,跟别人合伙坑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