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8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哈马斯等目标实施代号为“防务之刃”的军事打击,目前已造成巴方1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同时,以色列国防军也有数十人死亡和百余人受伤。加沙,这块本应“流着奶和蜜”的土地,近几十年来充斥的却是死亡和鲜血。巴以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到底如何解开?
1 “防务之刃”因何而起?
为巴以谈判破裂必然结果
8日,以色列向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展开代号为“防务之刃”的大规模军事攻势。
此次冲突,直接导火索是6月3名犹太青年遭到绑架并被杀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以色列指责哈马斯成员绑架杀害了3名犹太青年,因而在约旦河西岸大肆搜捕哈马斯成员。
随后哈马斯对以色列展开报复行动,冲突逐步升级导致了本轮冲突爆发。
其实,巴以此次冲突真实的原因远不止于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冲突爆发,实际上是巴以之间维持九个月的谈判破裂的结果。翻看巴以历史可以看到,每次和平谈判破裂之后,紧接着就会爆发冲突,这已成惯例。”
2000年7月下旬,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召集巴以领导人在美国戴维营会谈,但最终并没有达成协议。谈判破裂之后,当年10月沙龙登上圣殿山,巴以爆发大规模冲突,和平进程逆转。
李绍先介绍,2008年至今,巴以爆发了三次大规模冲突,“每一次,原因是一样的,答案也是一样的。循环往复,重复着同样的步骤:导火索引爆冲突,以色列发动军事行动。以色列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甚至铲除哈马斯,而哈马斯的目的则是争取打破封锁。但每一次都是在巨大的伤亡之后最终停火。”
2 巴以冲突根源何在?
根源为阿以领土争端
巴以冲突,其实就是整个阿以冲突的缩影,抛开阿以数千年的历史恩怨、宗教冲突,阿以冲突的根源是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领土争端。
1947年联大通过分治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犹太国(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则由联合国来管理。
但阿拉伯国家并不承认这个决议,并不认可以色列,于是与以色列爆发了数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来打去,以色列占领了更多的土地。李国富说,“即使现在以色列100%把所占领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所拿到的土地,也只占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分治决议中整个巴勒斯坦土地的22%。”巴勒斯坦要求以色列退回他们所占领的土地,而以色列并不答应。在哈马斯看来,如果以色列不能全部还给巴勒斯坦,和平则无从谈起,但以色列则以安全名义拒绝了要求。
除了领土,对于水资源的争夺也是巴以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巴以所处地区虽然邻近地中海,但淡水资源十分缺乏,据统计,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色列占有和消耗全部水资源的80%,巴勒斯坦只能享用剩余的20%。巴以双方围绕水资源的分配,产生了严重的对峙。以色列对加沙采取的“防务之刃”军事行动,使得水和食物一样,成为加沙居民最紧缺的生产必需品。
3 加沙为何陷以暴制暴?
哈马斯趁机扩大影响
李绍先认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尤其是哈马斯之间存在一个死结。
相比巴勒斯坦,以色列无论是在经济、军事上都更加强大,但以色列并没有最终解决生存问题。李绍先说,“周边的国家都不认可以色列。虽然埃及、约旦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但实现的是冷和平,两国的人民不承认以色列。因此,以色列并没有完全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李绍先指出,以色列要求的是可防御的、安全的边界,其含义就是巴勒斯坦不能和外界有边界,而且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不能撤出。未来巴勒斯坦要建国,它的国土肯定是碎片式的,是被以色列定居点割成一块块的,巴勒斯坦肯定不会同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