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生活,都无法真正远离这些冲突。新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几名普通的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说说他们如何在炮火的阴影中生存与生活。
兵役 “等你18岁就没有战争了”
每一个以色列人都需要承担起战争的义务。根据以色列法律,年满18岁的以色列公民须服兵役,男孩3年,女孩2年。
莫蒂一家都服过兵役,“我在军队里遇到了我的妻子。我大女儿已经结束了服役,但是小女儿现在正在加沙边境。”
“义务兵役期间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因为你是为祖国服务。当然,基本的生活都是军队负担。但是如果军队需要你的专业,服完义务兵役,就可以加入职业军队,就有工资了。我小女儿是文职军人,服完两年义务兵役之后,军队让她留下来,所以她又延长了一年时间。不我真的很担心她。只有当她三年的兵役服完,我可能才会真正放心。”
瑞恩18岁时也按规定应征入伍,加入的是技术兵种。
瑞恩有时想,如果没有战争会怎样,他的父母也曾抱有这样的期望,“我们的生活被战争改变很多。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嗨,当你18岁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战争发生了’。一直到17岁的时候,我都还相信这一点,直到入伍后我才发现,原来并没有实现和平。”
入伍后不久,瑞恩的一个朋友就在加沙地带遭遇袭击身亡了,他的家距离瑞恩父母家仅仅数米。
“但现在我仍然在和我的小女儿说,当你长大了,18岁了,之后就不会有战争了,你就不需要再入伍了。希望真的会实现这一天。”
安全屋 躲过炮弹再躲“碎片”
“15秒跑到防空洞”,15秒是一枚火箭弹从加沙地带发射到以色列南部城市斯德洛特的时间。这座人口总数约2万5千的小城就坐落在距离加沙地带仅一公里左右的位置。当地政府发放给每家房主2万美元用来“加护”房屋。
1991年之后,以色列法规要求每栋新建建筑,都须建民防设施,莫蒂说,他们管这叫“安全屋”,为让防空洞显眼,同时也为缓解人们尤其是孩子们面对空袭的恐惧,很多的“安全屋”被装饰上了色彩绚丽的涂鸦。
37岁的生物工程师瑞恩住在特拉维夫,以色列著名的经济中心。和其他的以色列人一样,巴以冲突成了瑞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警报一响起来,他就要停下工作,躲避到安全屋中。
2012年巴以再次爆发冲突时,瑞恩小女儿3个月大,当时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在刺耳的空袭警报声中,初为人父的瑞恩带着她躲到了安全屋。那段时间里,带着孩子寻找“安全屋”成了瑞恩一家人每天需要面对的常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