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泗水县文明办继续将“身边好人”评选宣传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狠抓长效机制建设,突出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推荐评选的严肃性、学习宣传的经常性,努力营造学习、关爱、崇尚、争当身边好人的浓厚氛围。上半年,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泗水县刘庆民、姜海龙荣获“中国好人”称号。本报特刊发他们的感人事迹,以弘扬社会正气,倡树社会新风,激发人们的崇德向善之心。
刘庆民——背着药箱坚守大山35年
刘庆民,男,1962年6月出生,现为苗馆镇隈泉庄卫生室医生。
刘庆民是一位生在山里、根植于山区的“山医”,他所服务的村民都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刘庆民35年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救人!撩起裤脚是伤疤、拨开头发是伤口、捋起袖腕是伤痕,这些都是他行走在坑洼山路中的印记。这些年他出门行医骑坏了6辆自行车、7部摩托车。2010年被查出膀胱癌后,年过半百的刘庆民想的仍是让儿子继续他的山村行医之路。
1977年,刘庆民家周边几个村没有一个医生,乡邻们得了病要么抬着去泗水县里医治,要么熬着等死。“好几次,村里的孕妇难产,在送往镇上医院的过程中就死了。”这极大地震动了刘庆民。他毅然辞去教师工作去学医。1979年,刘庆民开办了附近几个村第一家诊所。他不断学习为的就是更好地为村民看病。有钱没钱都给看病,是刘庆民的原则,三十几年下来他积攒了9万多元的欠条,这些欠条金额大到600多元,小到几块钱,最早的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留着这些单子,没有任何要账的意思,而是告诫子孙们不管有没有钱,都要给病人看病。”刘庆民坚定地说,“做人,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其次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我的工作是救人,而不是赚钱。当遇到没钱看病的人,我们不能不给人家看病,反而要坚持给人家看下去。”
常年劳累、压力过大,再加上磕磕碰碰不断,刘庆民的身体每况愈下。2010年初,刘庆民尿出血已经十分严重,经检查,被确诊为膀胱癌。但他放不下村民,回家坐诊了两个月才返院做手术。养病期间,刘庆民手术后依然闲不住,遇上临房一位做阑尾切除的大爷恰是泗水老乡,刘庆民见大爷没人照顾,便伺候老人起居。病愈出院后,刘庆民索性赡养起这位老人,不仅拿药免费,而且时常过去看望。就这样,刘庆民赡养的老人越来越多,原本生活拮据的他,却赡养了6名孤寡老人。
出院后的第三天刘庆民就开始问诊,不多久便出门看病。2013年三合寨一位老人前列腺出血,刘庆民连夜赶去后见老人情况危急,便协同他家人将老人送去泗水县医院。路上遭遇暴雨,刘庆民第二天高烧不退,在家人“逼迫”下才去检查,这一查不要紧,又查出结肠炎、肾囊肿、线状瘤等一系列疾病。尽管如此,刘庆民想的还是让儿子儿媳继续他的山村行医之路,传递他的医者仁心。
一个人,究竟做了多少好事,才能让十里八乡离不开?也许,我们可以在刘庆民的身上找到答案,“我是个大夫,救人治病是天经地义。”
姜海龙——海中救人情动津鲁两地
姜海龙,男,1991年5月出生,济宁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保卫科班长
2013年8月23日下午6点左右,姜海龙与朋友到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畔坝上游玩。年仅9岁的小然然(化名)也跟着妈妈周女士到天津旅游。就在周女士低头拿相机准备给拍照的时候,孩子在堤坝附件跑着跑着突然消失了!周女士整个人就愣在那里。要知道,附近堤坝水深足足有4米多,一旦落水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正在堤坝上捞水母的姜海龙听到了孩子的哭喊声,他立即四处张望,看到一个小男孩滚下了海堤。孩子大半个身子已经落入水中,一只小手死死地抓着堤坝上的一个孔状物边缘,在努力地做着最后挣扎。此时,忽然涌来的浪花一下子将9岁的然然拍落入了大海。看着眼前的一幕,姜海龙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救人!”他跳入大海,伸出手朝着落水儿童一把抓去,这一伸手把然然抓了个正着!姜海龙双手举着孩子使劲向堤坝上面托举,孩子被救了上来!整个施救过程仅仅用了几十秒的时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