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幼儿园的小昕瑜能否走进济南的小学仍是未知数。
▲爸爸送小昕瑜上衔接班。小昕瑜渴望能留在济南在父母身边上学。
齐鲁晚报讯 在中恒小商品批发市场做生意多年的宋先生最近很心烦。宋先生户口在外地,女儿今年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却因为宋先生提供不了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而可能无法入学。
孩子要上学了才发现材料不全
按照天桥区相关规定,除了户籍证明、在济租住证明等,外来务工人员还需要提交在济南务工证明。包括由劳动部门备案的合法用工合同和单位缴纳“五险”的缴费单据(或个人缴纳的社保缴费单据);在济经商人员需提供营业执照正副本。
宋先生是滨州邹平人,多年前和父母来到济南做手机等数码产品维修买卖。后来,宋先生在济南结婚、生子、买房,定居下来。但因为房子面积不够90平米,不够落户济南的条件,他的户口不得不留在老家。
女儿渐渐长大,孩子上小学的事也逐渐进入了宋先生的视野。“几年前我就开始打谱孩子入学的事,我知道要交社保,但一直没听说还要提供用工合同。”宋先生说。
直到今年7月份入学季。7月9日,宋先生先后询问了济泺路小学、堤口路小学和博文小学,三所学校都因为宋先生没有用工合同或者工商营业执照办理时间不满半年而拒绝了他。随后,他从相关部门得知只是缴纳社保还不够,需要提供劳动局备案的用工合同。
宋先生犯了愁,没有给别人打工,就没有用工合同,而营业执照上的名字是父亲的,不是自己的,尽管补办了营业执照,也不到规定的半年时间。
难道女儿今年上不了学了?对此,天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从2012年开始,天桥区就严格贯彻孩子监护人必须有人社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目前宋先生的营业执照时间不够,要想让孩子今年入学,只有先让孩子回老家户籍所在地入学,等营业执照时间到了再转学回济南。但对于这个方案,宋先生不太满意,“父母妻子都在济南,老家都没人了,孩子肯定不能回去上学。实在不行,只能让孩子明年上了”。
3万外来务工子女,一半在天桥
7月28日9点半左右,记者跟随宋先生来到天桥区教育局。一楼办事大厅挤满了给孩子咨询入学报名的父母,宋先生来到自动取号机取了个排队号,上面显示前方还有79人排队。
记者咨询多名等候者发现,包括宋先生在内的这80名父母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记者随机咨询了八名等候的外来务工者,其中四名缺乏某种子女入学必要材料,剩余的四名则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准备好全部材料。
等候的多名父母感觉今年的入学格外难。而在天桥区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看来,最近两三年,因为天桥区外来人口猛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困境凸现。
“和济南市其他区县不一样,天桥区集中了济南市50%的外来务工人员。白鹤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八里桥水果批发市场、泺口服装批发市场、中恒小商品批发市场、金牛建材家居市场等等大型批发市场都在天桥,这些小商贩很多是外地人。”天桥区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分析称。
根据2013年的数据显示,天桥区义务教育阶段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4730人,占全市的50 .2%,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4%。尽管辖区政府部门积极完善工作措施,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增加到21所,努力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平优质教育,但中小学能提供的学位数量却赶不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