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赵汉涛常年铆在机务一线,积累了大量的维护保障经验,撰写了10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60多篇维护经验文章;创新出的两人快速装挂副油箱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益;总结出的刹车系统和减速伞系统的检查与调整方法,有效降低了刹车系统和减速伞系统的故障率;摸索出的更换座舱感温盒后通电检查法,改变了过去必须通过试车才能检查座舱温度的老路子,在部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一丝不苟知责思进成专家,不让飞机带“病”上天
2010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发动机因机件故障突然停车。在被迫跳伞中,为防止发生重大次生灾难,保护前方230米处居民区和夜市群众的生命安全,该团两名飞行员强行改变飞行轨迹,迫使飞机缩短前冲距离,在机场内提前坠毁。后舱飞行员张德山跳伞成功,前舱飞行员冯思广跳伞时,因低于弹射安全包线高度壮烈牺牲。
“事故发生后,机务大队组织全大队举行了向战机残骸告别仪式。当走近战机残骸的时候,我哭了,因为战友的牺牲,因为战机的坠毁!”赵汉涛亲眼目睹严重飞行事故,惨烈的场面让他对“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安全”这两句话有着更为深切的感悟。
于是,赵汉涛立志当一名专家型士官,以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好每一道关口,处处用“完美”这把尺子衡量工作,确保不让飞机带“病”上天,不给飞行员出一个特情。
和赵汉涛同在一个中队的代理机械师刘利军说:“有一年,我给赵汉涛当机械员,在一次机械日中,我们飞机要更换机轮,机轮拆下后,赵汉涛让我为主轮轴承补油,我拿下轴承一看油还很多,也不脏,当时时间比较紧,我就怕麻烦,没有将轴承内的旧油清洗掉就直接注油,没想到被眼尖的赵汉涛一下子发现了,他立即上来就把我训了一顿:‘工作不能这么干,旧油不清洗干净,你能发现轴承有没有问题吗?万一轴承有裂纹,那将是什么后果?’赵汉涛那着急的眼神,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同样是和赵汉涛在一个中队的特设技师李志强说:“一次大检查中,我作为机组的一名特设员,在做联合收放的准备工作中,我在拆装完仪表板恢复的时候没有把仪表板拧紧,赵汉涛在座舱测量时发现仪表板没拧紧,立即指了出来,我回了一句没事,对测量影响不大时,赵汉涛立马火了,说,机务工作不能有一点马虎,仪表板没拧紧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赵汉涛当时严肃的神情我至今也没忘。”
每次进场,赵汉涛总把飞机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铺好脚踏布后才准许人员上飞机,卸下的零部件都要细心包好,唯恐沾上灰尘。按照维护规程,飞机各项性能参数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可他总是把飞机所有技术状态都保持在最佳。减速伞锁钩尾端与止动臂的轨道间隙规定范围为2~6毫米,他每次都反复调整到最佳的4毫米位置;保险丝头规定留3~5个花,他每次都统一保留4个花,并且一定要方向相同、松紧一致,还要点上红漆,便于检查。
从轻微手感找到重大故障,20年每年获评样板机
严谨细致的维护作风,不仅在于标准高,更在于能够敏锐洞察细微隐患,绝不给飞行员出一个特情。
有一年,赵汉涛作为团里派出的技术骨干到工厂接收大修的飞机,发现一架飞机的某项数据仅满足下限要求,当即提出返工。工厂定检车间主任仗着和赵汉涛熟,求情道:“都在允许范围内,你就签字吧。”赵汉涛就是不接茬。不得已,工厂领导又来求情:“老赵,数据调整到最佳值就要返工,现在已经在允许范围内,你就给我们一个面子吧!”赵汉涛一听就怒了:“这个面子我给不起,飞机不会给我面子,飞行员也不会给我面子。”厂方再也不说什么,连夜加班,把数据调整到了最佳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