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巷、驴市口街、柴禾市街、瓷器胡同、炉坊街、纸坊街等等,虽然在城市化过程,老建筑和风貌早已变迁,但是通过这些地名,我市可以触摸到济宁的历史文脉。昨日,记者了解到,我市启动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整个普查历时四年,将持续到2018年6月30日,普查范围涵盖全市所属县市区。
据了解,此次普查的目标主要是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名作用的无名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地名普查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没有地名或地名不准都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其成果转化也主要包括地名图(集)、地名公共服务网站(地名查询系统)、地名触摸屏、问路电话、导航产品等公共服务产品,对地名志修订、国防经济建设均有着重要作用。
新闻延伸:
济宁城区老地名保留很完善
济宁城区的地名,呈现出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文化色彩:有以济宁的寺观庙堂得名的,如文昌阁街、财神阁街、观音阁街、关帝庙街等。有以名人圣迹得名的,如皇棚湾街、皇营路、龙行路等。有以官署衙门命名的,如察院街、厅门口街、道门口街、院门口、县前街等。有以店铺、厂坊等行业市场得名的,如竹竿巷、驴市口街、柴禾市街、瓷器胡同、炉坊街、纸坊街、糖坊街、皮坊街、打绳巷、打铜巷,大、小油篓巷等。有以官宦名家命名的街道:翰林街、靳家林街、骆家园街、郭家花园街、于大街、戴家口街等。有以济宁科举士家得名的:大闵家胡同、魏家火巷、邵家街、熊家街、黄家街等。
据了解,全省地市级城市除了济南外,济宁是唯一老地名保留最全的城市,不同时期命名的不同名称,表现出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这些地名勾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回忆和联想,使我们的城市具有立体感、纵深感,应注重对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老地名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