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济宁消息网讯 “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秉承先哲遗风,打造儒雅校园、郭楼镇中心小学吉尼斯运动进校园、汶上镇中心小学各学科电子备课、康驿乡中心小学文明礼仪进校园、寅寺镇胡楼小学‘留守儿童’的个性特点与教导、刘楼乡泉河小学努力创新学校安保、汶上县素质教导基地开发校本教材的几点尝试……”,经过整整一个学期的酝酿,日前,汶上县教体局颁布了全县130余所中小学精心打造的171个创新项目,在全县叫响了“时时都是创新之时,处处都是创新之地,人人都是创新之人”的响亮口号。
“青蓝工程”、“名师引领工程”、“亮眼工程”、“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校园文学社、为全县10万中小学生设立门诊基金、教导用品履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开通公文传输……,一件件创新举动充盈于汶上教导的每个角落。教导理念创新,育人环境创新,课堂模式创新,课外运动创新,汶上教导创新气氛浓,创新亮点多。
依托遍布各校的校园网,在全市教导系统率先开通“网上民声”,掀起了搭建“网上平台”,畅通“网上民声”,开门办教导,实现和社会沟通“零距离”的“网上信访”新革命。“听民声、察民情、重民意”,有效化解了社会抵触,有力地增进了教导和谐。
电子校刊出生。近日,汶上县次丘一中在校园网发布首期电子校刊《飞翔》,实现了现代信息技巧与校园文化的有机整合,标记着校园文化中的校刊、校报、手抄报由传统的纸质时代跨越到信息时代。学校每一位学生即是《飞翔》的通信员,又是电子校刊模版的设计者。电子校刊的创办,激起了全校师生读书热、写作热和电脑作品创作新热潮。
针对全国接连呈现的多起校园侵害事故,汶上县各中小学都加强了安全防备,并且安保举动不断创新。郭楼镇中心小学在田间小路上设置了“教师安全岗”,郭楼镇王坝口小学更是发明性地把办公桌搬进了教室,寅寺镇还组建了“夕阳红”校园安全任务巡视队。
课本不再“大一统”,校校开发校本课程教材。白石乡一中根据本乡奇特的文化历史背景,编著了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美丽的昙山,可爱的校园》,对学生进行乡情、校情教导。县第二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运动课程开发力度大,先后编制了《魅力中都》、《英语口语》、《可爱的故乡》、《汶上春秋》、《生活中的趣味生物》、《馨德集》等校本教材,还编辑了专为教师应用的教学杂志《反思与成长》。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义桥乡中学保持“教师是创新的主体、校长是创新的要害、课堂是创新的主阵地”三个原则,把创新作为一种文化进行推广,2009年荣获山东省创新教导先进单位,该校提出的“七要四不讲”(“七要”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过程要让学生谈、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做、习题要让学生编、结论要让学生下;“四不讲”即:学生已知的不重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弄明白的不讲、学生经过实验弄懂的不讲。)在全市产生广泛影响。县第二实验中学的“一案三性四环节”教学模式,郭楼镇中学的“双案一体,四步六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实验后果。
“校园吉尼斯”炫风催生阳光健身热潮。汶上县把定时跳绳、手指转球等20个吉尼斯项目列入“校园吉尼斯”运动,让不同学校的学生通过锤炼不断挑衅新纪录,从而加强学生体质。所有比赛项目都是面向全县师生征集、筛选,开发了师生的自主精力和创新精力。
“一校一品”,彰显学校特点。本学期,汶上县教体局组织百名校长展开了博览群校运动,远赴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中学、中心小学和临沂三中学习取经,并在本县内名校之间相互观摩,大大开阔了校长的文化视野,提升了文化品味和文化素养,为打造韵味十足特点鲜明的校园文化作了有力地铺垫。暑假将至,各中小学都掀起了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高潮,将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为师生营造独具特点的校园文化气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