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开始,嘉祥县推行权力清单公开制,基本摸清了58个部门常用行政权力家底,梳理出行政权力7000余项。7月,县里将2046项常用行政权力在县政府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数量庞大的权力事项如何“浮出水面”?
有些部门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权力
8月4日,登录嘉祥县政府网站,打开阳光政务大厅栏目,县直各部门权力清单跃出屏幕。打开县公安局的目录,涉及行政确认、行政监管、行政强制等内容的233项行政权力的办事流程、审批时限等一目了然。
嘉祥县法制办副主任梁玉桥介绍,为摸清全县权力清单底数,各部门将权力的名称、法律依据、办理手续等内容,逐项填写表格上报。
看似简单的统计、梳理工作,却存在着不少难题。“首先数量庞大,有些部门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权力,都是现查法律法规。”梁玉桥解释,“其次,有的部门对权力清单公开的态度并不积极,多次电话催办不管用,我们只好和县督查办的人员亲自到单位催办。”
为让权力清单都浮出水面,嘉祥还特别规定,县本级及审核转报上级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公布后,未经公布的不得继续实施,这对部门产生了硬性约束作用。
嘉祥县委书记柳景武说,“网上公布的2046项权力清单,让各部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政府权力制约、服务提升等有很大意义。”
有些权力为何不公开?
嘉祥的权力清单浮出了水面,但仍有5000项左右没有公布。对此,梁玉桥解释,“没有公开的并不代表没有法律依据,只是因为这些行政权力很少有人用到,或是涉及群体极少。”
“公安、交警的行政权力全部梳理出来有2000多条,但在实施中,比如骑自行车双手离把罚款20元、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处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等很多条款,从未具体实施过。”嘉祥县公安局法制大队综合中队中队长陈宪虎介绍,这类权力纳入公开范围意义不大。
嘉祥县工商局法制科科长张传勋有同样感受。他介绍,与工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1000多部,逐条公布数量太大。
今年6月,行政审批权力的梳理从县法制办转交到了编办部门,目前已梳理出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34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19项。对那些不可能在当地适用的行政权力,县里也将采取措施。“比如一些属于海洋地区的行政审批事项,嘉祥这样的内陆地区基本用不着,下一步可能会冻结。”县编制办副主任科员梁春立说。
民生大事不应游离在“清单”外
清理权力清单,也让嘉祥发现了清单之外一些难以厘清的事项。
有的行政许可办事流程过于繁琐,前置条件过多,但这些手续流程是上一级部门确定的,县里只有审核转报权,没有修改的权力。“我原来在路政科,修公路需到环保部门进行环评,但维修原来的老路,不加长、不加宽,也要进行环评,否则难验收不说,也不好争取上级的资金。”县交通局法制科科长刘泰峰说。
有的行政权力则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如对烟花爆竹的管理,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与《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中都有处罚规定,但内容不同。“非法运输、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属于公安机关处理;未经许可生产经营的,属于安监部门管理。但有时难免出现企业违规生产,安监部门对企业进行了处罚,企业由此却躲过公安机关的处罚。”梁玉桥介绍。
济宁市法制办监督协调科副科长满人源告诉记者,在行政权力清单公开上,嘉祥走在了前列,确实起到了便民利民的作用。不过,这些权力清单遇到的难题,县级机关很难解决,“建议进行顶层设计,减轻基层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