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示范市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中心,以点带面,形成特色。为此,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积极为残疾人开展各类活动提供环境和平台,极大丰富残疾人文化精神生活,形成共健、共享、平等共融的文化服务格局。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现零散的自发活动向规范化组织的方向转变。近年来,残疾人文化事业成绩斐然,效果明显,社会各界都能以炽热的情怀、真诚的爱心,参与和支持文化助残、文化扶助,不断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引领广大热爱文化事业的残疾人朋友共享共圆文化之梦。但是,由于残疾人的文化发展受到限制,充分展示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的平台少之又少,基本都是零散型、零星型组织残疾人参与文化发展。因此,我们充分抓住和把握机遇,进一步统筹协调规划,整合资源,依托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残疾人便于参与、设施无障碍、场所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并免费向残疾人开放。金乡县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读室;在乡镇(街道)建立残疾人文化活动站、社区(村)开辟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室,改建无障碍设施,配备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金乡县电台、电视台开设残疾人专题节(栏)目,《金乡新闻报》开设残疾人专栏(版)。
以一教十,寓教于乐,实现专业型表演向群众性参与方向转变。残疾人中有很多爱好创作、有艺术细胞的文化能人,他们创作的作品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客观条件及自身特殊性等因素,文化艺术细胞没能充分发掘出来,有的只是实施专业型、特长型表演,群众性参与的机率不多,特别是农村残疾人更是处于文化饥渴状态。开展以反映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生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每年按照社区总数30%的进度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好的图书、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优秀作品走进社区。举办残疾人文艺汇演和书画、摄影、手工艺品展览。形成资源互补、文化共享、特色共融,从而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参与文化事业,提升文化活力。同时充分抓住残疾人文化特长,建立了优秀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库,让他们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文化权益。
培育残疾人文化人才。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管理人才、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体育人才、教练员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类艺术创作和体育训练比赛。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有工作人员、城乡社区有公共服务岗位人员负责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乡镇(街道)、社区有专职干事负责联络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加强残疾人特殊艺术协会、书画协会等文化团体建设,建立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人才库,做好特殊文化艺术人才储备。(于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