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力争10年重返全国行业前5强。
在完成了内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后,日前,兖矿集团正式发布《兖矿集团中长期发展战略》。其中,兖矿将“本部基地永续发展、煤制油项目规模发展、澳洲基地高效发展”作为必须抓好的“三件大事”。
《战略》展示了兖矿今后十年发展的蓝图,绘制了兖矿转型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兖矿把十年发展定位为“价值、创新、绿色、幸福”新兖矿。其中,将“本部基地永续发展、煤制油项目规模发展、澳洲基地高效发展”作为必须抓好的“三件大事”。
兖矿集团董事长张新文解释,以亏损企业脱困、塌陷地治理、老矿区改造为攻坚方向,发挥核心基地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实施员工转型发展计划,保持总部基地长期繁荣稳定,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立足陕蒙和新疆基地资源优势和煤制油核心技术优势,把握产业成长关键期战略机遇,优先配置集团优势资源,构建煤电油化联产、上下游一体化模式,加快实现百万吨级向千万吨级规模跨越,抢占煤制油产业发展制高点;澳洲基地优化产权和资产结构,以战略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和贸易空间,以煤炭洁净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运作水平和盈利能力,打造高效运营和优势突出的国际化运营管理体系。
目前,兖矿正在推进专业公司机构改革,按照“管少、管准、管住、管好”原则,赋予专业公司经营自主权,以构建控股投资集团为方向,以事业部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市场化机制,打破现有经营管理体制框架和行政化机制约束,挖掘释放产业资源、资本、员工等要素活力,为已经起步的中长跑凝聚内力。
《战略》显示,“通过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梯次推动战略实施,力争到2025年经济总量在2013年基础上‘翻两番’,重返国内行业前5强,铸造具备强劲竞争力的国际化品牌,建成企业综合实力强、员工幸福指数高的新兖矿。”
首轮改革直指“大企业病”
兖矿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步入巅峰,在上世纪末的煤市低谷独占辉煌。此后又历经煤炭黄金十年,机构臃肿、人员超编、层级不清“大企业病”在顺风顺水发展中滋长。在张新文看来,兖矿问题并不复杂。“我们不需要另辟蹊径,我们只要把别人成功经验照搬过来,结合兖矿实际推进下去就行了。”他说。
针对“大企业病”的第一轮改革首先指向精简机构、压缩决策层级、下放经营权力,并重新审视投资项目,停止效益不佳项目,集中资金投向战略项目(煤制油)或短平快项目,同时要求下属各企业止血增效。
被称为“瘦身”的机构改革收到了“健体”效果,总部组织架构围绕战略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进行机构重组,整合设立董事会、党委、经营管理15个部室,直属机构、服务机构各7个,将原有的48个部门减少为28个,“瘦身”近四成;处级岗位减幅40.21%,在岗管理人员减幅37.95%。“瘦身”辅以“止血”,2013年兖矿清退非在册用工5500人,转移老区人员2000人,清理低效无效资产8.52亿元,完成91家单位治理结构规范、8家单位改革改制和17家单位清理规范收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