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9月21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报道,把垃圾做成建筑材料、给垃圾清运车安上GPS定位,在乡村文明行动中,昌邑市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多管齐下打造出一个全方位、无缝隙的“大环卫”格局。
每天下午,潍坊金丝达公司的大门口都会格外热闹,一辆辆垃圾运输车排着队进入厂区,在一片欧式风格的粉红小楼里,上演的是一场垃圾变资源的魔术。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田:“人们都说城市垃圾是一个矿藏,但是没有体现出来,我们通过这几年自主研发出一套技术,利用机械自动分选,分别利用,这样真正能够体现出垃圾就是一种矿藏。”
刘国田说的自主技术,就是金丝达公司投资上亿元建设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这个项目通过磁选、分选和厌氧分解等技术,把昌邑城乡每天产生的300吨垃圾转化成了沼气、肥料、再生原油、建筑材料等产品。
为金丝达公司提供资源的,是成立已经三年的昌邑市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这个由当地五家民营保洁中心合并组成的环卫公司,由市环卫局直接管理,承担这全市的城区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康洁公司的智慧环卫平台管理着市区内20000多个垃圾桶。
昌邑市环境卫生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言读:“我们全市的两万五千个垃圾桶都配备了电子标签,对垃圾清运车都配备了扫描仪,这个车到了垃圾清运地点就会对那个垃圾桶,它的清运时间、它的地点进行扫描,传到调度中心。”
智能化管理系统保证了垃圾日产日清,与此同时,昌邑还与全市10个镇街区驻地和近700个行政村全部签订了托管协议,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 “一把手”工程来严格考核。昌邑市柳疃镇刘家庄村村民徐学秀:“以前有杂草、有土,不行。现在好多了,生活也好了,环境也好了,各方面都好了!”
昌邑市市长吕珊珊称,下一步,要抓住521项环卫服务标准,已经国家标准委验收,昌邑模式在全国推广的契机,提升智慧化水平、产业化水平、资源化利用水平,把所有的垃圾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大技术装备推广的力度,做大昌邑环卫品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