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山东省话剧院主演的话剧《烟》在济南市历山剧院上演
齐鲁网济南9月24日讯(记者 孟宝乐)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影视剧、综艺节目在荧屏泛滥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舞台节目形式话剧表演发展现状如何?今天晚上,作为9月23日至27日全省优秀小型戏剧新创作剧目展演之一,山东省话剧院自编自演的话剧《烟》在历山剧院上演。记者走进舞台背后,向导演张三强了解了目前话剧表演在济南的发展现状。
据了解,山东省话剧院是山东省唯一省级话剧艺术表演团体,成立于1953年1月,前身为山东省话剧团。近五十年来,剧院先后排演百余部大型话剧,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雷雨》、《万水千山》、《迎春花》、《红岩》等剧目。目前在编职工有87人,演员30名左右。
话剧表演在济南发展空间尚小 多数市民不愿花钱进剧院看话剧
当记者向导演张三强问及山东话剧发展现状时,他有些无奈,似乎有很多要向记者透露,但显得不知从何说起,反而开始说起北京的话剧演出:北京的话剧表演很受欢迎,徐帆、濮存晰等知名演员会经常表演,观众每天都能看到不一样的话剧。人们乐于接受和观看,认为话剧是一种高于电影的艺术欣赏方式,每场话剧表演都会坐满观众。
对于山东话剧,张三强称,济南市民对花钱观看话剧并不是特别接受,“他们宁愿选择花几十块钱到电影院看最新上线的大片,而不愿意走进剧院,话剧在济南的表演空间还比较小”。
同时,济南的话剧市场相较于电影市场尚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去电影院看电影必须每人一张票,是没人送的,但是现在济南很流行免费送剧院演出门票,来看话剧的很多人其实并不是自己买票来看的。”
但张三强还告诉记者,目前话剧在济南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和发展。“以前会经常出去送票,但当时送票也有人不愿意来看,现在售票处会有市民排队买票看话剧。最起码有人走进了剧院,知道来看话剧。”对此,张三强还是感到欣慰。
票房收入远不抵资金 话剧院发展陷恶性循环
由于济南市民对话剧表演接受能力较低,只有少数人购票观看,再加上剧院为迎合市民购买能力,将最低票价压到每人几十块钱,每场话剧演出只能收回两千块钱的票房。然而,一部话剧的创作往往需要十几万的资金投入,导致话剧院每演一场都面临严重亏损,本来可以通过门票收益的行业却陷入恶性循环的发展当中。
“越是亏损,越不敢创作话剧,导致山东话剧院走不出来,就更没有经济实力打造华丽的舞台和强大的阵容来吸引观众,观众越觉得话剧没意思,就更选择不看话剧。”张三强向记者分析。
据了解,目前省话剧院一部分演员为增加经济收入,在做好话剧院本职工作的同时,选择在外参加影视剧拍摄,或者进电视台担工作。
话剧导演期待观看话剧在济南成为时尚
提起话剧表演,导演张三强依然非常热爱,称话剧表演是极其具有魅力的事情,“电影的镜头是一个一个拍完组合起来的,一个镜头没拍好可以重来,但是话剧是现场表演,演员连贯着把整个节目演完,表演时能更好地融入人物角色,一气呵成。而对于观众,观看话剧所看到的是演员现场和立体化的表演,每一次表演都不是复制的”。
关于山东话剧在未来的发展,张三强称还是自己相信未来话剧表演在济南会逐渐像北京上海一样繁荣,观看话剧被人们接受,成为一种时尚。“但是需要一个过程,一线城市的发展势态会慢慢延伸到济南这样的城市。”他说。而当问及对这样的发展过程是否持乐观态度时,张三强略显沉默地说“会很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