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济宁市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把整改落实贯穿活动始终,坚持聚焦“四风”,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从具体问题抓起,确定了一批专项整治任务,各责任部门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整改落实,截至9月底,各专项整治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果。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真正取信于民,接受群众监督,从今日起,将我市确定的专项整治事项进展情况分专题进行公示。
一、大力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简称“两公”)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规范公款使用、严格控减公务支出
今年2月,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对开展“公款送礼、公款吃喝”问题专项整治活动作出部署。市纪委、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对整治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各单位明确专人靠上抓,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措施,有力推动了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抓点带面重点检查。对各级各部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市县共开展集中性检查238次。7月中旬至8月中旬,市纪委监察局会同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组成两个检查组,分层分类抽查单位48个,发现问题71个。抓住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明察暗访412次,发现问题240个,查处“两公”问题直接责任人125人,通报曝光“两公”典型问题83个。成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调查群众举报问题“快速行动小组”,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对收集到的线索认真调查核实,防止了“两公”问题反弹。配套推进专项行动。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全市共有24134名党员干部签订了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的承诺书。边查边改建章立制。市里根据中央和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相关规定,制定了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经费管理办法,实行会议及培训支出公示制度。各部门各单位不断规范工作业务流程,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加强财务支出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了“两公”问题的防范机制。
二、整治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等不正之风,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坚决制止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行为
市纪委监察局下发《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等事宜的通知》,提出10条禁令:严禁操办和参加“谢师宴”;严禁借党员干部新任职之机相互宴请、送礼;严禁将庆贺范围扩大到亲属以外人员,大操大办或分批次、多地点变相大操大办“升学宴”以及喜宴、喜面等婚丧喜庆事宜;严禁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借机敛财;严禁采取“只收礼不宴请”的方式掩盖违规行为;严禁参加亲属以外人员操办的喜庆事宜;严禁在工作时间参加他人操办的婚丧喜庆事宜;在亲属范围内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严禁使用公款、公物、公产;严禁利用职务上的影响让管理和服务对象支付或报销应由本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严禁铺张浪费。《通知》下发后,各级各部门坚持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引导其严格执行规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截至9月底,查处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案件5起,处理12人,给予党政纪处分8人,其中查处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3起,处理10人,给予党政纪处分6人,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好转、廉洁自律。
三、开展“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专项活动,取消大型文艺晚会,从源头上杜绝豪华铺张办晚会情况发生
全市各级宣传文化和财政审计部门按照省、市部署,按照《全省制止豪华铺张办晚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山东省制止豪华铺张办晚会实施办法》要求,严格执行举办晚会备案申请制度,不主办、不承办不切实际的大型奢华文化展会、节庆、论坛和晚会活动,并针对文艺晚会中出现的过多过滥、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倾向,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整顿、规范治理。自去年以来,我市相继取消了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文艺晚会、梁山水浒文化节文艺晚会、汶上太子灵踪节文艺晚会、微山荷花节文艺晚会等20余场文艺晚会活动,元旦晚会、中秋节晚会等节庆活动也一律取消,共节约财政资金700余万元。在停办取消、节俭办晚会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在全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本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文化惠民、务实节俭的原则,以遍布城乡的“市民大舞台”、“百姓大舞台”为主活动阵地,充分发挥专业文化团体、群众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广泛开展“文化大拜年,欢乐进万家”、民间艺术展演、迎新春送戏下乡演出、庄户剧团文化惠民巡演、文化队伍深入湖区滩区基层巡演、春节秧歌汇演、“好戏连连看”文化暖冬汇演、广场舞健身舞大赛、城乡文艺百团汇演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