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绿化模范泗水县”“中国核桃之乡”“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泗水县”、泉林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全省森林防火能力建设达标单位”……一块块重量级的奖牌、称号彰显着泗水县林业发展的成就。泗水县是济宁市唯一的纯山区泗水县,有大小山头561座,森林资源占济宁市的近1/4,林业发展之所以在全市占如此大的比重,与泗水县委、泗水县政府多年来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在泗水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确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大理念和实施“生态立泗水县”战略,这其中,林业发展成为两大理念和战略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造林搞绿化,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同步协调发展的路子,在全市“生态高地、绿色崛起”的优势凸显。
由于泗水县山地众多且山区土地瘠薄,造成造林难度加大,长期以来处于植被稀少、绿化档次较低的落后局面。面对难题,立足山区实际,把荒山绿化作为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依托世行贷款、长防林、中央造林补贴等国家重点项目,大力实施治山整地、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加快山区绿化和经济发展。每年荒山造林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截止目前,泗水县有林地面积达到75.34万亩,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45.1%、48.8%,均高于全省平均值的一倍以上,据专家测算,林业碳汇总值达13亿元以上。特别是2012年以来,积极探索工程造林和集中供苗等有效举措,将荒山绿化工程发包给有绿化资质的企业,施工完成并三年管护成活后,分期兑现工程资金,苗木全部由泗水县林业局统一把关供应,经过3年的经验积累,成效明显,林木成活、造林标准、绿化效果都有了显著提升。目前泗水县山区还有绿化空间12万亩,其中宜林荒山6万亩、裸岩1万亩、25°坡以上退耕还林地5万亩,按每年雨季造林、退耕还林4万亩推进,计划三年基本完成宜林荒山绿化。
近年来,泗水县里把通道绿化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示泗水县域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积极开展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和河流、湖泊沿线的绿化工作,建成各类绿色通道518.6公里,泗水县国省道、河流库区实现绿化,泗水县乡道路绿化率由2008年的84.5%增加到97.9%。特别是2012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高速公路工程造林,将日兰高速两侧50米内、3468亩土地全部进行流转,高标准密植黑松容器大苗20多万株,景观效果明显提升。今年绿色通道建设中,全面推广了土地流转和工程造林,在244省道北、高峪镇北大岭实施工程造林,栽植文冠果、元宝枫等1000多亩,并实行土地流转,公司化运作,泗水县新完成各类绿色通道建设56公里,进一步提升了绿化水平。
按照“适地适树、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以核桃为主建成金庄镇立山流域万亩核桃基地、泉林镇青龙山流域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圣水峪镇圣地源江北油杏基地、泗张镇圣地桃源、圣水峪镇长岭大桃示范区、星村镇圣天香黄金梨基地等一批规模大、集中连片的名特优经济林基地,总面积达到17.43万亩,形成了资源优势突出、山区特色鲜明的区域化林果生产新格局。香玲核桃、圣天香黄金梨、泗张大桃、新红星苹果等果品通过了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并多次在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等国内外展销会上斩获金奖。今年春季,通过实行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措施,积极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核桃项目,新建泉林镇莲花山等12处、1.8万亩核桃基地,泗水县核桃总面积达到近10万亩;通过退耕还林新发展文冠果、桃等1.4万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