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事项进展情况公示(二)
今年2月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把治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作为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结合,始终摆在重要位置,持续深入推进,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强领导强力推进。“三难”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马平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亲自研究部署,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市纪委牵头抓总,多次召开市纪委常委会对“三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市纪委制定了《关于开展“三难”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整治重点、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等。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靠上抓整治活动,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不断加大对各级各部门整治活动的督导调度工作力度,市纪委负责同志到市直部门和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督促各单位把开展好“三难”问题专项整治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市作风办、市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向市直部门单位下发了《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一封信》,对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抓好“三难”问题专项整治提出明确要求,并对不认真履行主体和监督责任、出现“三难”问题较多的市直部门及县市区,实行“一案双查”,下发了30份督办函。同时市作风办还就大项目建设中是否存在“三难”、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主动征求分管市领导和市发改委、市招商局等单位意见建议,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违纪行为严肃查处。
深入查摆跟踪督导。各单位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深入排查单位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深刻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市、县组成“三难”问题专项治理督察小组89个,开展督查118次。其中市作风办、市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6月中旬组织6个督查组,深入到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集中督导,对整治活动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部门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召开了由19家企业、6名特邀监察员和4家新闻媒体等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治理“三难”问题的意见建议,共梳理各界人士提出的问题及建议22项。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由市纪委负责同志约谈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研究解决办法,制定整改落实措施。
公开评议边查边改。为督促市直部门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边查边改,以评促改,5月份,组织县(市、区)几大班子领导、县(市、区)直部门负责人和个体工商户等8个方面的3800名评议代表,对经济和城乡管理、社会事业、司法执法三类57个市直部门单位履职尽责、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秉公用权、公款消费、综合满意度六个方面进行了民主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了通报。对存在问题前两位和综合评价排名后两位的市直部门单位,约谈了主要负责人,对近期梳理的群众意见建议和评议结果进行一对一反馈,要求制订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为从机制上破解“三难”问题,下发了《关于公开服务事项的通知》,督促各单位精简审批项目,公开服务事项,压缩办事时限,目前,我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已向社会公开。
明察暗访从严问责。为有效防止“三难”问题反弹,市县两级每月坚持1至2次经常性检查,抓住元旦、春节、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县区互查、上下对查、媒体参与等方式开展明察暗访420次,发现“三难”问题447个。其中市作风办、市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组成8个暗访小组共暗访市直部门单位117个,对11个县市区的420个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问题181个。对发现的问题,按照“五个不放过”要求,从严从快执纪问责,今年以来,全市查处“三难”问题直接责任人408人,给予党政纪处分99人,组织处理280人,通报曝光“三难”典型问题11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