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已空无一人的非法作坊
图为已被拆除管线的违法加气站
10月22日讯(记者 盛利 通讯员 韦爱国 邹建锋)针对一些置安全生产于不顾,将自己与他人生命财产视同儿戏的非法违法企业,济宁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实行了“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14家企业因为非法违法生产被安全生产委员会判处“死缓”,半年之内不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在经过半年整改通过再次检查后才能重新开张。
危房里的作坊:永远关停
前段时间,记者曾经跟随金乡县安监局的工作人员对一些涉嫌违法生产的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一个月过去了,这些违法企业有没有“死灰复燃”,是否从所谓的“严打时期”安全着陆,记者又一次来到了被查封的一家企业,进行实地探访。
还是金乡县文峰路的一处废弃工厂,还是那座七八十年代建的老房,曾经在这座危房内,一个月前厂房内还是一副“热火朝天拼命干”的场面。如今,厂房内已经空无一人,显得稍显冷清。在厂房的大门上,依稀能看到一个月前金乡安监部门贴的封条,而大门上的一把大锁,也已经证明了这处企业早已关门大吉。
据金乡县安监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这家企业的生产活动全部是在这座已有三四十年房龄的老厂房里,厂房年久失修,随时都可能出现坍塌的危险,所以这家企业在被贴上封条之后,又被列入了“安全生产黑名单”。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老板想继续生产,就得自己给自己头上加一个安全生产的“紧箍咒”,只有另选安全新址,生产资质和生产条件得到安监部门重新认定之后,才能继续恢复生产。
车站里的“隐形炸弹”:迅速拆除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汶上县汽车站,查看前段时间汶上安监部门责令拆除的一处违法加气站。在汶上汽车站北侧,曾经有一座短暂营业的加气站。由于汽车站内车辆较多,燃料需求很大,所以这座加气站的老板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建起了这座加气站,准备大赚一笔。
但是,记者围着加气站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座加气站的周围根本没有安全距离可言。在加气站南侧不到20米的地方,停放着一排排正待发车的客车,而在加气站北面一墙之隔的地方,就矗立着一座居民楼。同时,这座加气站实行的是露天作业,根本没有安置顶棚。可以说,这座加气站就是安置在汶上客车站里的一枚“隐形炸弹”,稍有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加气站刚刚开业不久,汶上安监部门就接到群众举报,联合质检、电力、交通等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以联合执法的形式依法取缔了这座加气站。同时,由于受到所处位置限制,加气站根本不具有整改条件,所以被汶上安监部门也列入了“安全生产黑名单”。
据汶上安监局工作人员介绍,不久前,这座加气站就被依法停水停电,并限令15日内拆除。记者在加气站现场看到,加气站的加气管线已经被拆除,气罐压力表的指针停摆在“0”的位置,也证实了罐内的气体燃料已经被抽空的说法。
据了解,被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的14家企业,将会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被严格限制,在各类考核达标、评先树优工作中也将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同时,在未经过认真整改脱离“黑名单”的企业,将由负责审定的行业管理部门实行重点监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督察检查,并由相关部门跟踪督促整改情况,直至整改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