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安排,泗水县认真抓好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圆满完成改革任务,编制人员配备划转、资产移交等已到位,改革平稳顺利进行,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迅速启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泗水县食安办全部职责、原泗水县食药监局全部职责、泗水县质监局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化妆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泗水县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泗水县卫生局组织实施药品法典职责进行重新整合,组建了新的泗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泗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将原泗水县食药监局13名行政编制、泗水县工商局机关2名行政编制、泗水县质监局2名行政编制划转到新组建的泗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泗水县食安办),配备局长(主任)1名、副局长(副主任)3名,其中1名副局长兼任泗水县卫生局副局长。成立泗水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对原泗水县食药监局、质监部门现有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力量进行了整合,组建了泗水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为泗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8名。设立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在泗水县13个乡镇(街道)均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从泗水县工商局划转52名行政编制,平均每个乡镇(街道)4名,确保每个所都能正常开展工作。
改革后,各所、科、队都能够尽快转变角色,按照调整后的职责开展工作。认真开展行政许可工作。做好食品流通许可工作。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140家、食品流通许可证430家。搞好药品经营企业认证。今年以来,上报药品经营许可证13家,其中变更3家。在市食药监局组织的62家经营企业新版GSP认证中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90%。不断创新监管方式。2013年底,泗水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设《泗水县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地图》,对泗水县的餐饮服务单位及药品经营企业的档案信息、信用等级等内容进行了电子化监管。同时,公开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1800多份,征求意见函500多封,聘请食品药品社会监督员23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共征求意见160多条,实现了监管网络化、常态化。积极开展约谈监管,采取上门约谈、会议约谈的形式,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分析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存在的风险隐患等,增强了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截止目前,共上门约谈150余人次,会议集体约谈食品生产、餐饮、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500余人次。
大力开展专项监管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医疗器械五整治、过期药品回收、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检查、农村食品专项检查、肉制品专项检查、大桶水专项检查、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清真食品专项检查、“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等多项专项检查,累计检查生产企业1055家、食品流通单位1000家、餐饮607家,2家药品生产企业、3家药品批发企业、93家零售药店、一级以上24家医疗机构、462家村卫生室。组织开展了学校(幼儿园)食堂、集体工地食堂的监管行动,集中检查4次,共检查各类学校食堂85家,集体工地食堂28家,小餐饮626家。加强抽检监管,对辖区内5家药品、保健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抽检,抽检药品20个品种28批次;完成了辖区内12家食品、12个品种、12个样品的抽检任务;抽检食品4批、24个品种。指导35家药械经营使用单位收集整理分析、评价药械报告401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84例。
强化监管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到大型餐饮单位上门培训、到乡镇(街道)划片培训、泗水县里集中培训、个人分散自学、委托第三方培训等培训方式,采用观看录像、专家授课、现场答卷等培训手段,对新老从业人员进行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培训,共培训餐饮服务食品从业人员1329人次;举办了乡医培训班,对1000多名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生进行了药品安全知识培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