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1月21日讯(山东台 曲磊 魏波 田进)山东对口支援青海,更加注重将援建资金项目安排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确保援青成果惠及当地各族百姓。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进入11月的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已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而在泉口镇青鲁缘冷冻蔬菜基地的大棚里,新鲜的辣椒却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青海省海北州泉口镇镇长马文奎介绍,在历史上,该地蔬菜是不种植的,改变了当地蔬菜种植的历史。
在泉口镇,山东援建的这些温室大棚,正在引导当地农民从低收益农业转向收益丰厚的高原蔬菜产业。
“春节前就下来蔬菜了,并且今年春天的时候蔬菜长得非常好,那西红柿跟我们寿光一样,也长到两米高,产量也非常高。”寿光蔬菜集团温室工程公司总经理王友富说。
青海省海北州泉口镇镇长马文奎告诉记者,一个棚的纯收入是将近35000元,两亩地的收益跟以前相比,收入翻了十几番。
解决好受援地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和最现实问题,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山东对口援青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高原生态鸡是青海当地一种特色禽产品,每公斤能卖到上百元。由于种苗成本高、成活率低,规模一直很难扩大。但养殖户李丽什吉的养殖场今年却换了个模样。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养殖户李丽什吉说,旁边的100多万育雏设施都是山东人民援建的,以前小鸡在外面拿上来,有的地方二十五六块钱,现在十三四块钱,降低了成本,成活率也上去了。
有了高标准的育雏设施,李丽什吉周边317户农牧民与她签订了养殖协议,建起了当地规模最大的高原鸡养殖合作社,每年每户农民因此增收3万多元。而在前不久,山东援建的6个畜牧暖棚全部移交当地,牧民2000多头牛羊的越冬问题也有了着落。
“以前过冬没有暖棚,就是圈养,膘情不行,有了这个暖棚,明年牛羊的体质就会特别好,出数也好,效益更好。”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皇城蒙古族乡牧民嘉木措说。
十二五期间,山东计划援青资金7亿多元,目前,已经落地的资金就超过了5亿元,涉及特优产业发展、游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设施、环保等57个援建项目已经全面展开。
青海省海北州副州长刘宝春表示,这57个援建项目,有80%以上的项目,全部安排在民生领域,还有80%全部安排在基层,从目前情况看,援建的项目实施非常好。(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 原标题:山东:确保援青成果惠及当地各族百姓)
延伸阅读:山东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自治州 村民土房变新房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山东红十字会拨付50万 支援青海玉树震区建设山东各地紧急行动 支援青海地震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