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齐鲁非遗大讲堂”第1期在济南开讲
齐鲁网济南11月25日讯(记者 孟宝乐)在“11.26”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今天上午,“齐鲁非遗大讲堂”第1期在济南开讲。山东省文化厅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面向社会包括各级文化行政机构、全省非遗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致力于非遗保护的志愿者,进行授课。
11月25日至26日,在济南举办“齐鲁非遗大讲堂”第1期,邀请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做了《新形势下弘扬传统文化的机制建设与制度保障》的主题辅导讲座。全省各市文广新局文化科(处)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省直文化系统有关单位负责人、部分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参加培训。
现场,李国琳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文化建设的新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项目保护单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非遗专项资金申报及使用等5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项目保护单位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全面详实、深入浅出的的阐述,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进行了部署。
同时,全省17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进行典型发言。省京剧院、省吕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等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并对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就拟定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座谈交流。
据了解,目前,山东省共有15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5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涉及的项目保护单位分别有105个、308个。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山东省将对所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就加强项目管理、做好非遗专项资金申报及使用等进行分期培训。
2014年11月至2015年底,将开展“齐鲁非遗大讲堂”,计划举行12期专题培训讲座,内容涉及新形势下弘扬传统文化的机制建设和制度保障、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机制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等。
旨在通过举办“齐鲁非遗大讲堂”,充分挖掘非遗项目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对山东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阐发、保护利用和传承传播,彰显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提升齐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文化改革发展。
延伸阅读:莱芜莱城区北王庄村孟姜女传说入选国家非遗名录发展非遗类旅游商品要走两条路日照百年“锔锅”金银镶嵌 已申请非遗保护绝学济宁市第二届全民广场舞大赛开赛 民俗非遗唱主角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落下帷幕 潍坊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