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几十年的桃花水母多次出现,鱼类养殖蓬勃发展,食品饮料企业纷纷落户泗水县,这一系列现象来源于泗水县河流出境断面全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的优良水质。好水出自泗水,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多年来坚持生态立泗水县,对引进项目严把环保关,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与水土保持的有效成果。
好水赢得珍稀品种青睐
桃花水母每一次出现都能引起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桃花水母美丽的外表,另一方面桃花水母对于生活水域的环境要求极高,水质必须无毒、无害、洁净。泗水县水利局水产站站长林益民自豪地向记者介绍。2010年6月圣水峪镇鹿鸣水库、2011年圣水峪镇南孙徐村、2012年6月泗水县城滨河公园三次出现了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对泗水的青睐也反映了泗水县优良的水质。
在泗张镇的青界水库,从2003年到2011年八年内三次出现桃花水母,青界水库面积900亩,蓄水量560万方,流域内没有工业,水质长期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通过近年采取的禁牧和退耕还林,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随着村庄逐渐向外搬迁,为桃花水母的生存营造了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
鲟鱼养殖户常洪岭对于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没有好的水质,养活不起鲟鱼。平时俺养鲟鱼的水不用专业仪器测量的话也必须是能够喝的水,而且得要很好喝的水。”有着13年鲟鱼养殖经验的常洪岭深知,水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今年常洪岭就卖出了四万多斤鲟鱼,每年养鱼带来的收益就达到了十几万元,挣钱的同时常洪岭对水更是有着感恩的心情。在平时养鱼的过程中,常洪岭和周边的养殖户对于水的使用都十分珍惜,平时一个鱼池里面的水,在养过鲟鱼之后还可以养殖草鱼鲢鱼等,通过循环使用的方式达到节水的目的。
好水为引资筑巢
泗水县境内泉眼星罗棋布,经国家和省地矿部门鉴定,泉林、圣水峪等地的15处矿区达到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中国优质花生之乡”和“中国优质地瓜原产地”,目前获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达到30多万亩,可为食品饮料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自2009年以来,先后招引了汇源、康师傅、娃哈哈等国内外知名企业6家,投资额度达到60亿元以上。目前,汇源集团年产10万吨的矿泉水项目、娃哈哈集团年产1.8亿瓶的全自动饮料灌装生产线项目全面投产,加多宝饮料等合同也在洽谈当中;利丰公司投资10亿元,与国家甘薯产业体系合作建设的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已经投产,成为全国最大的甘薯研发、生产基地。
为保护生态环境,泗水县委、泗水县政府在招商引资时,瞄准国内外知名品牌,与大企业联姻,拒绝高能耗、有污染的项目进入,并将能依托当地地瓜、花生、板栗、核桃、苹果等资源的食品工业、生物科技等,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优先项目。
好水更需好保护
从工厂排出的废水,经过山东华金集团污水处理厂一道道工序处理,全部变成“达标水”排出。“我们建设的氧化塘四级生化处理设施,光占地就达到700亩,排污口100%达标。”该公司环保部部长孔祥宾告诉记者,作为纸浆造纸企业,公司近几年在环保治理方面已经累计投入4.2亿元,形成了“治、用、保、防、控”五大污染防治体系,排放物COD含量从2000多降到20至30之间。
污染防治,是解决生态问题、保护水质的关键一环。除了企业投入,泗水县财政对废水废气排放企业的治理投入也达到2亿多元。而对于小、散、乱的污染企业,则以雷霆手段排查整治,累计关闭小铁矿、小淀粉厂等100多家,意味着牺牲了1亿多元的财政收入。
保护水质,做到生态立泗水县,付出的“代价”远不止这些。前些日子,有位招商人员洽谈了一个电动汽车电池项目,总投资达20多亿元,达产后每年能实现利税2亿多元。投资方非常看好泗水,就在双方进入实质性合作的时候,泗水县研究发现,这个项目有可能对当地造成化学污染。虽然“钱景”诱人,还是果断决定放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