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加强自身建设呈现干事创业新气象
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促进了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科协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加大组织建设力度。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了《加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及所属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济宁高新区和纳入市级考核的12个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都成立了科协组织,发展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科协等高校科协组织5个,园区和企事业科协建设取得突破,科协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省老科协在汶上召开会议,推广济宁老科协组织建设经验。几年来累计有18个市级学会完成换届选举或调整理事会结构,新吸纳部分学会成为市科协团体会员;直属市反邪教协会、市老科协、市农技协、市青辅协顺利完成改选换届。
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完善了相关制度,促进作风建设长效化、党建工作规范化。中国科协在我市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中国反邪教协会确定我市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扎实开展驻村联户、联建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学习月”、“读书会”活动。经常举办基层科协和学会干部培训班,提高科协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营造了扎实干事、勇于创新、风清气正的科协文化。
科协工作条件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协工作,积极为科协事业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省科协对济宁工作给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与济宁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连续五年授予济宁先进单位;市、县两级科普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不断增加,科协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五年来,市科协先后被授予全国、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科教进社区先进单位、青少年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科学发展综合先进单位,2013年被山东省科协、省人社厅授予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五年风雨兼程,五载春华秋实,展望未来,前景广阔,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济宁市科协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山东省科协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更加求真务实,更加开拓进取,更加奋发有为,努力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贡献力量,为首善之区建设做出新贡献。
启动“济宁市科技专家建议直通车”活动,提升服务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全市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和“泗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几点建议”等科技专家建议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大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和“科普惠农示范工程”,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方式,五年来共培养命名各类市级以上科普典型361个,中国科协和中央媒体记者来我市进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题采访。
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开展了以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科技攻关为主要内容的“讲敬业爱岗、比科技兴企”竞赛活动。五年累计完成“讲、比”项目2300项,48人荣获全国和省级“科技标兵”荣誉称号。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扎实开展科普日、科技周和科普之春、科技下乡等大型主题科普宣传展示活动。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完善优秀科技人才表彰举荐体系,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的宣传力度,30个科技团体和260名科技工作者受到市级以上表彰,110位先进人物和23个集体受到广泛宣传。
举办“科学夏令营——走进济宁科技馆”活动,3200名中小学生来到科技馆聆听来中国科学院专家的科普报告,尽情体验科技馆的展品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