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济宁市民政局围绕社会救助、低保救助、养老服务等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与“政风行风”听众、网友进行了交流。
资助940名低保家庭学子读大学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0.76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至470元提高到460至5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87.5至212.5元提高到240至27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800元和3400元。资助940名低保家庭大学新生顺利迈入大学校门,为2121名在校贫困大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金212万元;资助833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住房2623间。同时,前三季度,全市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144万元,救助城乡困难居民10901人;对患特大疾病的困难群众,实施了市级二次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056万元,救助人数426人,人均救助金额达到2.5万元。
下月发放明年前两个月的低保金
入冬以来,市民政局制定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方案。2015年1月底前将2015年1、2月份的城乡低保资金提前发放到位;为市城区6162户城市低保对象、破产企业“绿卡”救助对象,按照每户455元的标准发放取暖补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14.5万元,用于全市143个敬老院的供暖设施维修、水、电等支出,积极协调了25家驻济煤炭生产企业向143处乡镇敬老院无偿对口支援煤炭1万余吨,确保五保老人温暖过冬。
元旦春节期间,从市、县两级福彩公益金中列支200万元,对全市1万户城乡特困低保家庭进行救助;市、县、乡、村四级慈善组织联动,计划投入善款819.9万元,对2.5万户低收入困难家庭、困难独居老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对市属企业因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特困职工给予每人500至1000元的救助;市城区10个街道的城市低保对象在市城区117家“济宁市慈善超市加盟店”购买生活必需品和药品,减收价格的20%,优惠额度每人每年累计最高200元。此外,民政救助机构实行24小时上街巡查,重点对城区火车站、汽车站、繁华街区、桥梁涵洞、废弃房屋、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市第一、第二救助站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接听救助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