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济宁市商务局重点流通监测系统显示:11月份系统监测的55家重点流通零售样本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7696.09万元,同比上涨18.48%。虽然11月没有传统重大节假日,但是各大商家围绕“万圣节”、“光棍节”等噱头,组织了一系列专题促销活动,推动了零售市场的消费上扬。
市场观察
禽类销量涨了近一半
昨日,记者在城区某大型超市采访时了解到,食品类价格于去年同期相比,一路上涨。根据监测系统显示,食品、粮油类实现销售收入6215.15万元,同比上涨3.82%,其中,禽类同比上涨达到了44.89%。
随着天气转冷,许多市民开始进补,禽类作为市民最常用的食材,11月份的销量也随之上涨。城区某超市白条鸡柜台的服务员李女士告诉记者,进入11月份以来,每天卖出的白条鸡就达100多只,最多时能卖到200只,相比10月份多出一半。“虽然销量大,价格上并没有太大变化。”“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会对消费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餐饮营业额降了四五成
现在,走进城区大大小小的餐厅,我们都能看到“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剩菜打包”等温馨提示。昨日,记者在城区多家高档餐饮企业采访时,对方均表示营业额有所下降。位于火炬路的某酒店负责人杜经理告诉记者,营业额降了四五成。
为应对营业额下滑,各中高档餐饮企业纷纷出招。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期许多中高档餐饮企业取消了最低消费,并提供了半份菜服务。“消费者节约意识逐步增强,重新回归理性消费,高端餐饮消费受到冲击,中高档宾馆、饭店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相关消费下滑趋势明显。”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餐饮企业规模小,零散度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全市餐饮业的经营网点虽然发展很快,但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是少数,多数是规模较小的个体户和摊点。进入年底,餐饮受婚宴增多影响,可能会回暖。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餐饮网点卫生情况较差,服务不规范,设施、技术落后,企业间盲目竞争、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与发展现代化餐饮的要求差距较大,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直接制约着我市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发展。
相关建议
我市应重视引导互动服务类消费
目前整体消费中,衣食消费已不太可能有大幅增长,但与个人休闲、兴趣和爱好相关的领域却有可能快速增长,应进行研究和扶持。市商务局相关人士建议,我市应重视和引导互动服务类消费,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并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促进传统零售企业商品自营,降低中间环节费用,降低商品零售价格。
针对目前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概念让零售企业眼花缭乱,加之一些服务商为个体利益的鼓吹,有的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成本投入,但回报极低,甚至亏损。该工作人员建议,我市应引导企业理性看待和应用新兴技术,研究零售业国有资本放开的机制,让企业通过市场手段,参与到兼并重组中,发挥他们的活力和市场主体作用。“如果这些渠道做得不好,其保障的功能也无从谈起”。该工作人员还建议,我市应加大专项资金、服务业引导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对行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对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化基地、配送中心、连锁企业总部、中央支持体系等给予支持。
数据链接:家具类商品销售最“走俏”
食品、粮油类实现销售收入6215.15万元,同比上涨3.82%,按可比口径计算,环比下跌5.61%。其中,食用油同比下跌14.4%;鲜菜类同比下跌0.02%;粮食同比下跌15.05%;同比上涨的有鲜果、蛋类、禽类、肉类,分别上涨12.25%、9.15%、44.89%、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