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市留守儿童关爱队伍已达到5.4万人。一大批“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爱心妈妈”、爱心企业家成为留守儿童生活上的贴心人。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党政高度重视,关工委主动作为,部门积极配合,社会热切关注积极参与的可喜局面,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连心桥”需要全社会共同搭建
每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都是市民最为关注的政府工作内容。继2013年我市提出在全市留守儿童集中的村居、社区建设200所留守儿童活动站之后,2014年,“留守儿童”再一次出现在“为民办10件实事”的名单:重点实施13所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
目前,13所学校均已建成,真正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娱乐场所,很好地搭建起与家长、监护人沟通、交流的平台。
“爸爸妈妈,我很想你们,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你在家一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一定回来看你”……日前,在汶上县南站镇欣欣花园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站,留守儿童尧尧正与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通过QQ视频聊天,同尧尧一起在这里通过QQ视频和父母沟通交流的还有20多名留守儿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看到父母的激动和幸福。
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对于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我市提出了着力加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明确要求要重点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关爱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在这个体系中,阵地建设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立足提高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的家教意识和水平,积极创建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服务站。同时,抓住节假日及农忙季节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的时机,针对留守儿童家长专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亲情茶话会”、“家教知心论坛”、“亲子同乐”留守儿童家教研讨会等主题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地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增强监护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目前,全市已先后建立了400多所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其中有4所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被评为全国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此外,对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或村居,建立了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制定和完善了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站各项管理制度,指派专人专职管理,安装、配备了亲情电话、电视机、电脑、图书室以及文体器材等,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组建了一支由专职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志愿者组成的关爱服务队伍,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和帮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引导他们快乐健康成长,使成长站成为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据统计,目前全市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小学阶段)达到14处,留守儿童托管协会达到205处,留守儿童活动站405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达到438处,留守儿童亲情联络站达到30处。
然而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亲情仍然是关键。只有把他们带进城市,或者让他们的父母回来,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父母双亲的呵护,他们才能够真正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远离伤害。
对此,我市也做了大量工作。为从根源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市妇联一直致力于引导扶持留守儿童家长返乡创业就业,并通过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开展家政服务、食用菌种植、苗木花卉种植等各种技能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城乡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等措施拓宽了妇女就业渠道,提高了妇女创业能力,留住了她们外出打工的脚步。数据表明,3年来,济宁市的留守儿童已经减少了7.5万人。
留守儿童是中国底层的又一个缩影,留守问题非一人力量而能解决,而又非一朝一夕就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