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400多个装满干土的草袋堆砌成高墙,加固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雨停了,眼看被雨水灌满的泥浆池,贾兆刚不敢有丝毫大意,同指导员王作平联系,“如果再下一场雨,泥浆池还会有险情,再带些草袋和加固杆上来,另外,联系罐车收水。”
7∶30,王作平带领第二梯队赶赴井场,想把筋疲力尽的抢险队员替换下来,可谁也不愿离开!抢险持续到中午11点,随着最后一罐车雨水回收完毕,抢险队员悬着心才落了地。
张窝村60多岁的老大爷高利和,趟水来到泥浆池边查看,看到忙碌的作业工人们,心生感慨:“你们真负责任,要是泥浆跑到地里,俺们家今年的棉花就没指望了。”
丛式井工厂让征地“缩水”
在滨州市的白鹭湖景区,美丽的白鹭湖畔,滨南采油厂“井工厂”正进入投产倒计时。“丛式井组被人们普遍称为井工厂,多口油水井利用同一平台,通过打斜井、水平井等方式,既减少占用耕地,更便于后期维护管理。”滨南采油厂厂长谢风猛介绍说。
丛式井组在以往并不少见,但41口井同台不仅在滨南实属首次,在整个胜利油田的城区石油开发建设中也确属首家。其意义更与相近的白鹭湖有着重要关系。
“环境保护,尤其是水体保护容不得一丝马虎!白鹭湖是滨州市重点文化景区,保护水体是滨南作为大企业应当的责任。”
滨南采油厂地质所副所长吴长勇介绍说,过去一口井仅占地就在3亩以上,41口井占地需要159.9亩,这在白鹭湖景区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白鹭湖“井工厂”只需占地17.9亩。简言之,仅白鹭湖“井工厂”一个项目就减少占地142亩,企业更满意,地方政府满意、对湖区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是市区采油的理想模式。
滨南采油厂厂长谢风猛认为,保护水体不受污染,新技术的应用是持续推动节能降耗、防止减排指标反弹的重要途径。于是,泥浆不落地技术的实验应用,彻底解决了废弃钻井液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在白鹭湖“井工厂”不用建大型泥浆池,钻井产生的泥浆被固液分离,泥浆不落地,避免了泥浆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分离出的固体通过机器挤压变成了褐色的泥饼,被回收利用,可用来烧砖或路基填充。分离出的液体经过处理,又回到钻井中,补充了生产用水。过去难以处理的废弃钻井液变成了如今的“废中宝”。
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所在。历经近50年,滨南采油厂发展成为拥有滨南、平方王等八个油田的采油厂,是胜利油田唯一连续15年上产单位。近年来,滨南采油厂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产能有序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将水体保护做实做好,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
2010年,滨南采油厂被山东省评为“危废管理规范化单位”,2010年、2013年连续通过了中石化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自1987年以来,连续36年采油污水零排放,采油污水100%回注、回灌;无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油泥砂无害化处理率100%;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油田下达的指标内;污染治理设施完好率、运行率达100%。
2014年滨南采油厂强化运行,以污染防治为基础,重点做好钻井作业废液、油泥砂、钻井固废的治理工作,创建“环境友好企业”;为加强环保隐患治理项目和“碧水蓝天”项目的运行管理,滨南采油厂成立了环保隐患治理领导小组,按照隐患治理“四定原则”,制定项目运行大表,确保2014年环保隐患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