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齐鲁网滨州1月15日讯(通讯员 彭征 陈东)石油人从来不是“关门过日子”的小群体,在黄河三角洲黄蓝经济带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油地共建、环境同享、信息互通的今天,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在社会公益、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方面不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断将融合进行,为滨州乃至黄三角的经济腾飞插上丰满的羽翼。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的扉页,融合贯穿了上下五千年,从始皇统一六国到盛世唐朝,从元明到清军入关,民族的大融合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与之不同的是,石油人的融合则是背负着历史的使命。
上世纪70年代,一批有志青年在党和国家对能源发展迫切要求的大背景下,怀揣一颗“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炽热心来到这里,干打垒、烂窝棚,喝碱水、啃咸菜,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用汗水铸就了一座璀璨油城,而融合就在卓绝的奋斗中悄悄进行着……
1968年11月8日,滨南采油厂正式成立,时称九二三厂。喜极而泣,石油人奔走相告,将新家建起的消息诏告亲人。“我们在这里,这里就是家!”一个“家”字将石油人和这片亟待开发的热土紧密相联,工作、婚姻、生老病死……四十六年,一个孩童长成壮年,四十六年,滨南采油厂正值当年。历史的脚步从未停留,发展的步伐愈加稳健,石油人在新滨州发展的大形势下,将油地融合演绎成一副美丽的和谐画卷。
水,滨南与城市的融合
环境生态的保护,是滨南采油厂作为大企业的重要担当。废气不上天、废油不落地、废液不回灌,承诺用来践行,理念贯彻始终。在中石化“碧水蓝天”行动的倡导下,在滨州市争创园林城市的号召下,滨南采油厂将绿色生产渗入每一个工作细节,让绿色理念根治干部员工心脑,立于心,践于行,用水连接滨南与这座城市的每条血脉。
初春的秦皇河湿地风景区,五颜六色的郁金香争相绽放带来勃勃生机,蓝天白云下画有鲤鱼跳龙门的抽油机犹如镶嵌在“花园”中油龙,欢快地运转,空气清新,花香馥郁,让人感觉心旷神怡。走在此景区内,如同步入“世外桃源”般的惬意。
油区和景区交织的美丽更赋予了石油人“护绿”的使命。为了促进油区和景区的和谐发展,采油员工加密巡井巡线频次,定期开展环保自查自改,小到每一滴油、大到景区生活垃圾,躬身以作、亲力亲为。新员工程园说:“我们工作在这里,秦皇河的美景就是我们的井场。爱护它就是爱护我们的岗位。”
采油103队8号站八点女工公东梅,对这里的变化感受深切:“每天在这里巡井,犹如逛花园一般,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凌晨奋战只为保卫农田
2013年7月27日一场大雨让人不敢熟睡。凌晨3∶15,郑36-8X17新井作业现场附近的泥浆池几近坍塌,消息很快传到了作业20队队长贾兆刚那里。
抢险不容有失,“迅速组织救援队赶赴现场。立即加固,我们马上就到,绝不能污染老乡的农田!”新井投产前,泥浆池的维护成为作业队环保工作的重点。进入雨季,泥浆池不断受雨水冲刷,极易引起坍塌,发生泥浆外溢污染农田事件。
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3∶50,作业员工们打着手电,带着铁锨、草袋和场地罩,深一脚浅一脚地趟水爬上泥浆池抢修。雨越下越大,身上的泥水还是汗水分不清。井口工盛鑫的雨鞋灌满了水,陷在泥里怎么也拔不出来,索性甩掉雨鞋接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