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迁建潍坊、济宁机场,新建枣庄、泰安、滨州机场,建设济南机场北指廊及第二平滑道工程,改扩建临沂、东营机场。
“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淄博、德州机场,适时迁建威海机场,建设济南机场新航站楼和第二跑道。2030年,形成“3干13支”的民用运输机场总体格局。
鼓励航空租赁私人飞行重点建设济南、青岛、烟台3个干线机场综合枢纽加强机场与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的有机衔接,着力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实现区域交通有效辐射,带动物流、信息流及产业集聚。重点建设济南、青岛、烟台3个干线机场综合枢纽,做好支线机场集疏运系统建设工作。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节点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干线机场实现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加强干支机场联系,提高支线机场通达性和利用率,打造“环渤海快线”和“齐鲁快线”。
打造国内重要的通用航空制造基地积极发展应急救援、私人飞行、公务飞行、航空租赁、航空运动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打造滨州飞机制造和租赁、青岛通航运营服务、莱芜航空运动、烟台南山飞行培训等通航产业板块。鼓励和支持通用航空企业发展,重点培育3至5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通用航空企业。重点依托济南、青岛、烟台等机场的发展空间和辐射作用,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生态智慧航空城。
2030年民用机场力争达到46个左右到2030年,民用机场力争达到46个左右。其中运输机场16个,通用机场30个左右,航空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年旅客吞吐量、货邮量分别达到1.25亿人次和180万吨以上。
本土航空公司快速发展,形成1家有较强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团。基地航空公司力争达到10家以上,航班正常率超过90%。重点培育3至5个大型临空经济区,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