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10月27日讯(山东台记者 张磊)面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机遇,作为我国海洋科技资源最为富集的城市,青岛通过高水平的“引进来”、“走出去”,搭建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链接全球的海洋科技合作和产业合作网络,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广播《山东新闻》报道,备受瞩目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本月底即将正式开园运行。上周,国家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在28名学术委员中,来自英美等国际顶级海洋科研机构的学者占到了四分之一。英国国家海洋科研中心等世界级海洋科研机构纷纷与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在课题攻关、联合科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迪斯·沃尔夫表示:“我们合作的主要方向是海岸带的数值模拟以及海洋的可再生资源方面。”
对此,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所长尼格马图林称:“我们非常高兴和中国的科学家合作,因为海洋是巨大的,需要国家的力量来研究。特别是中国应当承担重要责任。”
处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塔尖的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坚持走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道路,通过组建国际化的学术委员会、发起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形式,构建链接全球的海洋科技合作网络。实验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载毅说:“我们面向东盟,围绕着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建立一些新的联合实验室,这些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包括海外台站的建立,会对我们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会发挥比较好的作用。”
在高水平引进的同时,青岛的优质科技资源也在不断向海外延伸。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青岛农业大学等相继在东南亚、非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洋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和联合研发中心,科研辐射范围不断扩大。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主任李乃胜表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青岛特定的抓手--海洋科技走出去,国字号的团队在青岛,瞄准海上丝绸之路,不单是请进来,重要的是走出去。市场国际化,研发制造国产化。”
青岛始终坚持以海洋产业作为对外科技合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去年以来,乌克兰特种船舶设计院、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挪威克瓦纳海工工程技术公司等机构相继落户青岛,填补了青岛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目前,青岛在海洋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建设的各类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已达17个。青岛市科技局国际合作处处长陈晅称:“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青岛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下一步我们想主要是引进一些国外着名的企业和大学院所的研究机构,共建一些国际孵化器,促进创新资源的互相流动,实现双方的共赢。”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改革创新 山东实践:青岛布局海上丝路国际科技合作
改革创新 山东实践:青岛布局海上丝路国际科技合作
时间:2015-10-27 10:18来源:齐鲁网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青岛和平花园违章房续:业委会拒绝盖章 违章房身份成谜
下一篇:山东粮食有望实现“十三连增” 总产或达937亿斤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