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11月30日讯(记者 谷雨 )“高书记,您村的变化可真大啊”,“可不是吗,自从来了驻村工作组,村里的路面全部硬化了,几十年的‘断头路’也修通了。”近日,鱼台县王庙镇张庄村原支部书记高大爷满怀欣喜的在村头与邻村的村民拉起了家常。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济宁市公路局驻村工作组的带领支持下,曾是省级贫困村的张庄村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周三,到县里协调‘一事一议’未成,等本年度第二批。周四,查看残疾村民张希良‘安居工程’情况,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补助。”在市公路局驻张庄村第一书记刘岩厚厚的驻村工作动态里,详细记录着每天做的事情。事情虽然琐碎,但刘岩认为这都是关乎大家利益的事,群众再小的事都是大事。
张庄村田地多为涝洼地,粮食产量低、村民收入少,村民近一半是困难低保户,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一戴就是多年。驻村工作组进村以后,通过调查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编写了详细的村情报告,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两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工作组首先从解决群众最基本的出行问题入手,多方协调资金80余万元,硬化出村道路和村内街巷,将困扰村民多少年的6条“断头路”一一修通,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为改善村容村民,推进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组织村民一起绿化草皮、种植乔木,建设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帮助修路架桥让村民看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找到致富项目才是帮助村里脱贫的根本所在。工作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外出学习的经验,决定组织村民在村里发展芦笋种植和水蛭养殖,目前已开始进行土地流转,为大面积发展项目做准备。项目成功实施后,张庄村将有自己的致富项目,村民有了更好的“奔头”。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工作组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进行了调查走访,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给村里3名残疾人捐助了辅助设施,帮助4个贫困人员申请低保,确保惠民政策落地实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