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梁琨 通讯员 司崇鹏)虽是隆冬,但邹城市千泉街道辖区内的山、湖、河、园每天仍有大批的市民前来游玩、健身,有登山的、放风筝的、放鸽子的、跳广场舞的……这些都是美丽千泉的一个缩影。该街道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起点,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努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态建设大绿化、文化建设墙体化,实现了村居面貌美丽全面升级。
环境不但影响着乡村容貌,更关系到百姓的幸福感。与城区相比,村街道基础设施落后,村容环境更容易出现问题。为解决村居环境脏、乱、差,从去年9月至今,街道投资6000多万元,在25个村居开展了示范村居创建,对19处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治理,建设林荫停车场4处、街头绿地游园4处,新增绿地小品17处;街道还为辖区25个村居配备保洁员100多名,清扫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今年又在全街建立网格化管理,开展“门前三包”等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16乱”行为管控,使村居环境焕然一新。“天天都有人打扫卫生,跟过去比那是好多了。”街道居民李先生感慨,不仅街村居街道来清洁,人们爱护卫生的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为使辖区内的山绿水蓝,千泉街道利用今天春、冬种植时机,安排布置东部的8个村对辖区内的唐王山、接驾山、纱帽山等城市周边山体封山育林,栽植侧柏、塔松、乔木、杨树及绿化等苗木8多万株,绿化4000多亩。同时,绿化提升“村村通”“村内通”道路65条,增设绿地面积8.6万平方米,真正实现了“美丽千泉”、“花园村居”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活了大半辈子,整天面对的是光秃秃的山,现在不一样了,村内绿地白墙,村外山清水秀,真是越活越带劲呀。”正如尚兰村50岁的孟祥华老人,在“唱响邹城”选拔赛上,自编自改自唱了一曲《我的家乡有多美》,唱出了同时烦人感受。
环境好了,文明还需继续推进。为弘扬传统文化,街道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村居、非遗项目展演进村居活动,还通过各类社区文化周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潮。社区文化周活动中,人们通过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民族器乐演奏会、广场舞大赛等形式参与其中,倍得居民喜爱。“过去都是看演出,现在是咱老百姓自己参与,对老人是重温,对年轻人是学习。”在社会文化周活动上,老刘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对这类活动格外青睐,也一直积极踊跃地参与。
除了鼓励居民参与其中,街道投资200多万元,在村居建设了12000平方米的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喷绘、手绘等制作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墙向社会展示,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不仅传播了精神文明,倡导了文明互助,还美化了村容村貌,促进城乡文明建设,也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了民风,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引领了农村新风尚。九里涧村的田佑银见人就感觉到了村里明显的变化,“俺们村聚在一起打牌赌博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婆媳关系水火不容的少了,互敬互爱的多了;街朋邻居拌嘴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