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民主党要打败特朗普
需吸取2016年的教训
在今年民主党预选中,“可选性”一直是引人注目的高频词。不论民调还是实地采访,民主党选民在谈及投票选择时,往往表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谁最有可能率领民主党击败特朗普,而不是谁的个人魅力或政策主张最让他们心仪。他们还大都表示,任何赢得民主党提名的竞选人,他们都会在大选中投票支持。不难预见,击败特朗普的共同目标,很有可能成为民主党选民跨越分歧、实现团结的强力粘合剂。
2016年大选中,以希拉里为代表的民主党温和派和以桑德斯为代表的进步左翼未能实现真正的融合,而是产生了相当强烈的情绪对立和信任赤字,希拉里因此损失了来自左翼和年轻选民的大量选票。
但正是从2016年大选起,特别是2018年中期选举以来,进步左翼在民主党内部强势崛起,在很大程度和很多方面,都已经进入民主党主流。实际上,去年以来的预选选战中,民主党总统预选辩论的议程几乎全部由激进左翼的政策主张所主导。
桑德斯等人提出的全民医保(Medicare for All) 等主张,直击美国中产和底层民众的痛点,成为桑德斯的一张“竞选王牌”。
与此同时,拜登、布蒂吉格等多位温和派竞选人,则针对2016年大选以来,美国日益加深的社会撕裂、种族矛盾和极化党争,提出了“团结”诉求,激起民主、共和两党温和派选民和独立选民的广泛共鸣。

桑德斯以“革命”为号召,主张重塑美国“破碎和不公平的制度”;拜登则许下“搭桥”的承诺,宣称要带美国重新回到两党合作的时代。有人戏称,桑德斯是不知博爱的战士,拜登则是缺乏战斗意志的爱人。也有人戏言,民主党选民如今需要在“革命”和“复辟”之间做出明确选择。
库叔认为,2016年给民主党的一个明确教训是,要打败特朗普,民主党既需要左翼选民,也需要独立和温和派选民。最终的扛旗者既需要强有力地传递“团结”的诉求,也需要有能力提出变革愿景,而不是沉迷于“小修小补”或“回到旧时光”。
相关阅读